一.淄博聊斋城
聊斋城是以园林为表现形式,以聊斋故事为主题的组群式的大型名园景区,它位于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这里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里,山东省五大旅游景区之一。
淄博聊斋城的组成分艺术陈列馆、狐仙园、石隐园、聊斋宫、满井寺、观狐园六部分。聊斋城旅游景区内的蒲松龄纪念馆,较为完整地保留了蒲松龄当年居住的原貌。故居为典型的北方农村院落,郭沫若题写的“蒲松龄故居”的金字门匾,高悬故居大门。院内有蒲翁当年著书的聊斋、蒲翁生平展室、蒲翁十分钟爱的文石展厅和当代文人骚客的书画展厅。柳泉,又名“满井”,为当年蒲翁设茶采风之地。现立有沈雁冰题写的“柳泉”石碑。青石砌就的泉口,泉水四溢,令游人流连忘返。蒲松龄除《聊斋志异》外,还创作了上千首俚曲作品,俚曲茶座正是演唱观赏俚曲的上佳去处。游客驻足品茶,听上几段俚曲,自是一种难得的享受。狐仙园以聊斋故事为主体设计建造,内设蒲松龄生平及著作、蒲公开铺设馆生涯、名人书画等展室。石隐园原系毕氏花园,蒲公设馆毕府30年,写下了大量有关石隐园的诗词佳篇。园内怪石林立,绿树成荫。此园移到蒲翁故里,再现了蒲公舌耕笔耘的生活经历。满井寺为古寺重建,以双重门拱牌坊为入寺山门,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钟楼等建筑。聊斋宫外景似琼楼横空,碧湖青山,如天上宫阙。宫内采用彩塑、电影特技、灯光声乐等表现手段,艺术地再现了蒲翁笔下神妖鬼狐的艺术形象。
游览整个景区大约需要3个小时。
二.梓橦山
国家AAA级景区 梓橦山鬼谷洞风景区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双沟镇,由滨博高速公路和205国道上的梓橦山车站东行3公里即到。鬼谷子文化的发祥地,据民间传说及史料记载,春秋末战国初纵横家师祖鬼谷子于此讲学,培养造就了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四位杰出的军事家、纵横家、外交家。1994年,梓橦山鬼谷洞风景区兴建,-副主席、-长-为梓橦山风景区题词"鬼谷仙境"。景区内辟有鬼谷洞、北宋大孝子王樵、翼经书院、无字八棱碑、鬼谷子全书刻瓷长影壁、道教的"玉皇宫"、佛教的簧岭寺、鬼谷泉、野生动物园等景点。
鬼谷洞 即鬼谷子洞,春秋战国时期,鬼谷子在梓童山
隐居讲学,苏秦、张仪便是他的两个学生。鬼谷洞,又被后人称为中国古代第一所军事学院。
孝子祠 即宋孝子王樵祠。据明朝《嘉靖淄川县志》载,王樵字肩望,号赘节翁,梓童山庄人。公元九九九年,契丹兵游掳淄川,王樵举家被掳。王樵步行数千里,寻亲未果,后还乡木刻双亲像以葬之,并守孝六载,守孝之际著《游边集》、《安边集》、《靖边集》三部兵书,希望保国安民,灭辽0,然未被采纳,王樵忧愤至极垒砖自环,曰"茧室"。后人慕其忠孝,建祠祭之。孝子祠,始建于元朝,后经明、清多次修整,一九九六年八月重修建。
郑公书院 也称康成书院,为旧时淄川八景之一。据明朝《嘉靖淄川县志》记载:"康成书院,在县东梓童山十里许。书院之设,不知起于何年。"东汉经学家郑玄,字康成,山东高密人,于梓童山讲学,建郑公书院,学子千人。
鬼谷子纪念碑 即八棱无字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淄川八大乡绅为纪念鬼谷子诞辰二千年而立,此碑在文革期间被毁,仅存龙头碑帽,一九九五年春重立。
刻瓷长影壁 建于1996年1月,曾获1997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其内容为《鬼谷子》三卷二十三篇,全长64米,宽1.2米,共计8300字,分别刻在160片瓷板上,是鬼谷子一生研究的文化精髓。
玉皇宫、黉岭寺 据民间传说始建于隋唐时期,盛唐时有百余和尚、五百道士,1995年6月重建,今在梓童湖西岸尚有部分古道士墓。
梓童四泉 即梓童泉、鬼谷泉、白龙泉和黑虎泉,是梓童河的主要水源。泉水清醇,富含多种矿物质,周围居民多饮四泉之水。
三.云明山景区
云明山风景区位于位于鲁中腹地的淄博市淄川区峨庄乡——全国美术、摄影创作基地;这里是青州、临朐、沂源、博山四地交界处,交通方便,人杰地灵;总面积为2800亩,森林覆盖率99%。属暖温带湿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光热资源比较丰富,年降水量在500-900毫米,年平均气温在11.3摄氏度。受山区地形复杂的影响,各种小气候特别明显,蓝天白云,经常出现云雾缭绕或细雨绵绵的现象。云明山风景区规划为云明山接待中心,采摘园,古藤园,红叶岭,柏树林,齐郡古城遗址,天然盆景园,鱼子化石园,休闲游乐园,明清古村(画家村)等10大景点。步入园内,步移景异,空气清新,每立方厘米负离子含量高达102800个,是最好的天然氧吧。园内千年古林,怪石嶙峋、古藤缠绕、泉水潺潺、百鸟鸣唱、野趣浓郁,以“幽、静、秀、野”为特色,集森林观光、科普教育、寻古探幽、登高探险、康复疗养、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是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最佳胜地。 云明山风景区有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蕴藏着丰厚的人文景观,这里有错落有致的石砌建筑,古朴淳厚的民风民俗。有齐桓公、李半仙、李举人、铁笔李华滋等故事和美丽的传说,有远近驰名的原始森林、齐郡古城、圣水泉、摩崖洞、石骏马、卧龙槐、卧龙桥、千年古街等自然景观。玄武大殿、关帝庙、孔子精华苑、武举楼、状元亭等人文景观。 一位多次来这里的游客赋诗一首:一年四季景不同,逍遥独好此处游;掠去浮华真本色,贵在天然享人生。绿色氧吧本罕见,更兼南北山势奇;周边十里去处多,人画景色景中人。
四.潭溪山
潭溪山旅游区,位于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故里东南38公里——淄川太河镇。海拔867米,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景区内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约10万个,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 潭溪山属沂蒙山系鲁山支脉,景区核心面积9平方公里延展景区86平方公里。景区内山峰雄立,陡壁悬崖,共有大小10多座山峰,海拔最低388,最高处有820米。耸立山峰下,山岭相连,纵横交错,整个景区共有九条山岭,似巨龙从天而降,齐聚山下九龙潭,探首展身,逶迤壮观。山岭之间,峡谷纵深,谷底溪水潺潺,怪石林立,处处有险景,步步有奇观。 潭溪山座座山峰有清泉,条条峡谷有溪流。高处昭阳洞,有甘露泉,三教祠内有三印泉,美人峰下有饮虎泉等等。这些清澈泉水,或从岩缝沁出,或从悬崖滴下,夏秋之季,汩汩流涌,冬春之时,如线串珠。峰顶清泉顺山而下,汇成溪流,在每条峡谷中遇曲回转,逢崖成瀑,激跃跳宕,淙淙向前,齐聚山下清澈见底九龙潭,形成九龙戏水聚龙潭人间奇观。
五.文峰山
文峰山风景区位于淄川城南郊城南镇查王村东南的文峰山上,占地20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26万平方米,是淄博市规模宏大、突出人文特点的度假旅游胜地。
相传,文峰山始称南山。清咸丰年间,村里李家后生寒窗苦读,考中举人,成为当时村里文化最高者。李举人祭祀登山,感慨良多,遂称此山为文峰。为表对故里之情及殷殷厚望,李举人又筹集银两,择山之巅,兴建文昌阁,阁内塑像,再现文昌帝君张亚子万代文祖之风采。据考证,文昌系天文星座名,特指文昌宫六星中第四星,传说专主文运,故称文曲星。据《史乘》记载,晋人张亚子,世居巴蜀七曲山,有文采,殁战场,后人立庙,崇为先贤。元朝加号文昌帝君,为专主人间考试与文运之神。旧时天下学校、会馆、书业有祠祀阁崇者,可视为一种传统神人文化,不可以迷信视之。
现在的文峰山,树木花卉,茂密青翠,山上建有三个人工湖,名曰:文峰湖、月亮湖、山川湖。其中最大的文峰湖,水面直径250米,水深10米,容水40万立方米。清风徐来,波光粼粼,水边的垂柳发出沙沙絮语,婆娑多姿。双层六角湖心亭由栈桥探入水中,倒映在碧波深处。文峰湖西面的月亮湖,湖水清澈见底,肥美的鱼儿在水中畅游,不时跃出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是垂钓爱好者的理想去处。
在月亮湖的北邻建有文峰山庄。庄内苍松茂密,郁郁葱葱,建有日、月、同辉三个平台,可供游客健身之用。其中最高的“日”形台,是仿照北京天坛设计的,以太阳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九个环,从内向外,每环的大理石块均是九的倍数,颇为壮观。“日”形台南侧是将帅园,我国十位元帅和十位大将的半身塑像,全部用优质汉白玉精雕而成,并刻有其生平简介。将帅园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阵地。与其相邻的奇石林,仿佛是在为戎马一生的将帅们站岗放哨。山庄树林中建有13个欧式木屋,在里面休息、娱乐、餐饮,别具风味。
文峰山庄的西南侧是重修的文昌阁,阁体建筑面积为380平方米,八角三层,高22.8米。该阁建筑文雅别致,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翼角翚飞之美感。除南北二门外,其它六面外壁塑有我国“文圣”孔子、“史圣”司马迁、“书圣”王羲之、“诗圣”杜甫、“词人”李清照、“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全身像,全部由陶瓷壁画精制而成,并附有生平介绍。阁内塑有文昌帝君像,刻有碑文,游人临其殿,读斯碑,必有所裨益。该建筑群周围树木葱郁,景色幽深雅静,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膜拜者。
六.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1938年遭日军焚毁,1954年人民政府修复。1958年政府专门设立了管理机构“蒲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妥善保护。“0”时期,故居一度被占,但文物遗失不严重。1973年故居被重新收回,197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0年建蒲松龄纪念馆,对故居、柳泉、墓园进行了修茸、扩建,征用民宅,改建了著作版本、书画题咏展室,资料室,接待室,办公室,增设了南大门,使故居的管理日趋完善。现在,故居已成为一处初具规模的蒲学研究阵地和驰名中外的旅游点。
今日的故居,是一座恬静的院落。故居门前是几株古槐,荫翳天日。郭沫若1962年题写的“蒲松龄故居”的金字门匾,高悬于故居大门。
故居正房为砖石、土坯结构的普通民房,房内路大荒手书的“聊斋”匾额迎门高悬,匾下悬挂着蒲松龄74岁时江南著名画家朱湘鳞为其画的肖像,两旁是郭沫若手书的楹联,房内还陈列着他生前用过的端砚1方、在毕家教书时用过的床1张、手炉1个;还陈列着与蒲松龄有直接关系的绰然堂匾、灵壁石、三星石、蛙鸣石各1块,此外,室内摆放的桌、椅、几、架、橱和木影炉均是蒲松龄曾设馆30余年的西铺毕家旧物。
故居东西两厢,茅檐低小,狭窄简陋,近年又作重修。院内之东北隅,尚有一隙之地,蒲松龄撰文和与其有关系的3块碑记置于此。
蒲家庄外,还有著名的柳泉和墓园。柳泉在蒲家庄东门外的“满井沟”底。泉口青石砌就,约0.6米见方,旁立沈雁冰书的“柳泉碑”。柳泉本是一眼地下泉井,传说他曾在此设茶待客,搜集创作素材。
墓园在蒲家庄东,长40米、宽38米,内有古柏37株。蒲松龄及其父亲、长孙的墓均葬于此。1980年,蒲氏始族蒲璋之墓碑也移存墓园中。
此外,故居中还收藏有当代名人题咏蒲松龄及其故居的墨宝,共计200余件,其中郭沫若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对蒲松龄及其作品作了比较正确的评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