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辣汤(糊辣汤)

家乡区县: 山西省永济市

     胡辣汤,又名糊辣汤,起源于河南中部。是中国北方早餐中常见的传统汤类名吃。由多种天然中草药按比例配制的汤料在加入胡椒和辣椒又用骨头汤做底料的胡辣汤,其特点是微辣,营养丰富,味道上口,十分适合配合其它早点进餐。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河南及河南周边省份都喜爱和知晓的小吃之一。

     历史起源:对于胡辣汤的历史,说法较多。因为其主料胡椒自唐代才传入中国,故尽管民间有胡辣汤创于周代和曹魏的传说,其产生的上限不应早于唐。

     胡椒是唐代才传入中国的。宋代一说就颇为可信,糊辣汤因是民间小食,典籍很少有涉及的,据专家考证,糊辣汤的祖宗应该是酸辣汤和肉粥,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宋代流传甚广来看,在食物里加入辛温香燥药物,估计是当时的社会潮流,因此糊辣汤在这两种食物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成的。取酸辣汤的醒酒、消食的功用,加入肉类恐怕是为了适应更多层次人众的口味和补气补虚,再辅以生姜、胡椒、八角、肉桂等调料辛香行气,舒肝醒脾。故此河南糊辣汤的主要口味是酸和辣。待到金元时期,中原动荡,长江以北的河山多沦于狄夷之手(此处为行文,对少数民族同胞没有偏见)。北宋定都开封,商品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而民间小吃也随之兴盛,花样百出。《太平和惠民剂局方》等当时流行的医药著作都认为,在食物里加入辛温香燥药物有益行气,故辛辣味食品颇为流行。一种结合了具有醒酒消食功效的酸辣汤的肉粥,成为胡辣汤的雏形。

     制作过程:

     1、在锅中放入适量水加入高汤放入胡辣汤料、胡椒、辣椒等,大火让其烧开。

     2、待锅中水烧开后,放入羊肉、面筋。待羊肉、面筋熟后将适量面筋水倒入锅中,烧至汤汁变稠时,放入粉条、葱、精盐、味精、酱油,文火熬制5分钟即成。

     3、起锅盛汤,依据个人口味放入适量香油、醋。

     风味特点编辑汤味浓郁、汤色靓丽、汤汁粘稠,香辣可口。

     品尝方式:

     一: 闻,就是汤端起先闻一下,有没有浓厚扑鼻的中草药和羊肉汤香味。

     二: 看,观察一下碗里的面筋和羊肉比例搭配是否合适,汤的稀稠是否适中,汤的颜色是否熬制得通透!

     三: 吃,汤汁粘稠、入口顺滑,羊肉、面筋有嚼头,胡辣味恰到好处。

     四: 品,喝完汤后嘴里的余香和中草药的浓郁味道能保持多久(超过十分钟以上为佳品)。

邵盼(2014-10-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