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 文化传承

家乡区县: 济宁市汶上县

汶上县 -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汶上历史上素以孔孟之乡、礼仪之邦闻名遐迩。公元前501年孔子初宰中都,行之一年四方则之。今有孔庙、孔子讲堂、孔子沟、中都故邑碑、夫子履、平陆祠等建筑遗址。
孔子宰中都遗址:在汶上县次丘镇湖口、朱庄一带。公元前501年即鲁定公九年,定公以孔子宰中都,行之一年,四方则之,政暇之余设教、讲学、钓鱼,据史载,这里有孔子讲堂、钓鱼台,孔庙大成殿等,此地朱氏以居孔子所宰之地为荣,故朱氏族谱中,有孔子讲堂、钓鱼台等画图。

汶上县 - 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佛教于西汉哀帝元寿元年传入中国,至东汉末年三国曹魏南北朝时期渐传入汶上。唐宋时期已成为北方佛教圣地,及至明清,县境内寺院尼庵林立。据《汶上县志》记载,县内较大寺院数十处,至今尚有十余个以寺命名的村庄。
宝相寺:坐落于汶上县城西北隅。始建于盛唐,始称昭空寺,宋咸平五年重建易名为宝相寺。明清代有葺修拓广,其建筑宏伟,独具东方民族风格。寺内“群僧萃处,暮鼓晨钟,亦精兰之胜境也”,历千余年而不衰。寺之后院有宝相寺塔,塔宫瘗藏佛牙舍利,石匣铭文曰太子灵踪塔。该寺毁于抗战时期战火中,1995年春恢复寺院,并建供奉殿,以供佛祖影骨。
宝相寺塔:(太子灵踪塔),始建于北宋,塔宫中珍藏佛祖影骨舍利并百余件佛圣物、文物。明清代数次葺修。1994年春葺修一新,葺修时佛牙、舍利等圣物面世,震惊于海内外。是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为佛教最高规格之塔,自塔底层北面塔门拾级而上,螺璇式台阶可达塔顶眺望,古城新貌,车水马龙,一览无余,颇有心旷神怡之感,昔日南旺湖水盛时,还可看到湖光山色。

离离原上草(2014-10-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