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新城位于312国道南侧,镇荣公路以西,十里长山以东。是丹徒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中心,具有浓厚文化韵味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现代化花园城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沿政府办公楼向南以人民广场为主体,南与谷阳湖连接,北与驸马山、南山风景区相接应,形成丹徒新城南北向生态轴线,与东西向谷阳大道环境建设形成的生态绿化轴线交相辉映,体现“生态、自然”的城市风貌。
人民广场位于丹徒新城中心,整个人民广场分市政广场、市民广场和农业生态观光园三个部分地。行走在广场上,大有在森林公园散步之快感。广场上可游玩,可赏花,可品茶,可垂钓,可放风筝,可谓美哉!人民广场前有三匹马的雕塑,是根据韩世忠立马造韩桥的传说造的。宋金兵大举南下,胆小如鼠的皇帝逃到海里去了。沿海乡兵给敌人狠狠的教训。十万金兵不敢在东南边停留,准备退回北方。驻扎在松江、海口的韩世忠听说金兵要渡江北回,便同梁红玉合计,决定连夜把部下八千人开到镇江阻击。跑到靠圌山的时候,忽然被一条河挡住了。 为了过河,军民同心,半晌时间就把一座石桥造好了。大军浩浩荡荡过了桥,赶到镇江,在金、焦二山布防,把守长江。把金军打的人仰马翻。人们为了纪念抗金名将韩世忠,就把这座七上八下的石桥,起名“韩桥”。
丹徒新城还有古邑广场、米芾广场。位于丹徒管委会边上的古邑广场则是另一番风情,广场中心在圆形的罗马柱中立着四尊古代青铜器雕塑,此原件为鸟纹兔形觥,系上世纪50年代在丹徒烟墩山出土的西周青铜器物,为国家一级文物。古邑广场为年轻的城市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当时的烟墩山还出土了 青铜器“宜侯夨簋”。根据底部铭文,郭沫若、唐兰等著名考古专家认为,宜是地名,侯是封号,夨是人名,指吴国君主仲雍的曾孙吴国第五尧国事周章,簋是指圆口四耳的器具。说明“宜”是镇江一带最早使用过的地名。叶说明了丹徒是苏州吴文化最早的发源地。
米芾广场犹如长山的客厅,一条扬溧高速公路从广场边上擦过。广场上垒有玲珑奇石,建书法墙和米公亭,广场中心竖立高大的米芾汉白玉雕石像。米芾为宋代书画大家,寓居丹徒四十多年,大观三年六月葬于长山。在此建广场来纪念这位大师,其意义非同寻常。错落大方的米芾广场整体结构为半圆形,面积39500平方米,分为南、中、北三个主要区域,广场背倚着的是巍巍十里长山和川流的扬溧高速,广场的建造遵循了文化、自然、气势的特点,是丹徒新城的又一新亮点。 主入口为广场中区,中心有一座飘逸俊秀的米芾塑像,米芾是著名书画家,所以塑像呈现了他动态的提笔状态,衣袂飘飘的米芾直到现在,还站在长山脚下提笔做着深深的思索;米芾爱好各种石头,所以塑像中的米芾是站在石丛中,表现了他“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的文人气质。塑像基座的栏杆上,还配有长山十景小诗,再配上米芾的书法,一切是浑然天成。主题雕塑后是象征了十里长山的假山,材质与前面的人物相互呼应,也相得益彰。
广场的南北两侧各有一雕塑,并以繁花和绿草相拥。南侧是“古邑丹徒”石雕,石雕还是以鸟纹兔形觥为底图,并配文字介绍了丹徒曾经的古名,是古时的丹徒,“古邑丹徒”南侧坡地的草坪的广场最高点,有一六角凉亭,为米公亭,是游人缅怀米公,放高望远,观光赏景的好去处;北侧有“十里长山”雕塑,整体结构是一本翻开的书,书面上刻着长山十景的地图,象征着丹徒正翻开长山开发美好未来的崭新一页,是现代的丹徒,南古北新,寓意隽永。
我的网络能力秀个人主页: http://wm23.cn/wxcuAuroreFragile
我的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AuroreFragile
我的个人博客 :http://blog.sina.com.cn/aurorefragile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