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广东客家丰顺。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来到客家,你一定会被风味万千的客家菜所深深吸引;不少阔别家乡多年的海外游子,一回到故土就醉心于品尝留在童年记忆里的客家美食。一位九十高龄的海外老华侨曾动情地说,尝尽山珍海味,喝遍玉液琼浆,都不如家乡的农家菜好!如今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不难发现客家菜的“身影”,即便在海外不少中餐馆里,红焖肉、清水鲩丸、酿豆腐、盐焗鸡等客家菜也颇受青睐……
盐焗鸡
盐焗鸡是广东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佳肴,把用配好调味料淹制好的光鸡用纸包好,放入炒制好的砂锅盐堆里焗制1小时左右而成,其特点是皮爽肉滑,骨香味浓,唇齿留香。制法独特,味香浓郁,皮爽肉滑,色泽微黄,皮脆肉嫩,骨肉鲜香,风味诱人。
盐焗鸡含有大量钙、镁等微量元素。因此,盐焗鸡不但是一美味,而且十分健康,对人体大有好处。
酿豆腐
煎酿豆腐是广东省客家的传统汉族名菜,属于粤菜系。逢年过节,酿豆腐是客家人少不了的一道菜。成品皮韧肉嫩、嫩滑爽口、入口奇香、过喉清甜。把肉泥、韭黄、葱粒和调味等拌匀成为馅料;虾剥壳成虾仁,无需太大只;用北豆腐(就是用盐卤点的那种,比较有韧性,适合煎炸),将豆腐中间挖一小四方,酿上馅料,顶上再酿上只虾仁;把豆腐用慢火煎至两面金黄色取起;留底油,锅内用葱头爆香,加上汤,酱油,糖,盐,味精,放入煎好的豆腐小火慢慢红烧,最后将红烧后的豆腐装盘,勾芡淋上撒上葱丝即可。
豆腐在酿之前可以先用热水烫一烫,这样豆腐会硬点,酿的时候不容易碎,煎的时候不容易烂;酿肉陷的时候要挖点豆腐内里,但不能挖太深,馅不能放太多,否则太腻,肉抢了豆腐的清香味;在锅里面煎的时候,放的时候手要轻,保持豆腐的形状;煎的时候把有肉的一面放在锅里,煎过的肉更香;把火调到最小,慢慢煎,等到金黄才翻到另一面,不能着急,否则会弄烂豆腐。
客家娘酒
在客家地方也叫老酒、黄酒,据说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与江南的糯米水酒异曲同工,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独特底蕴。客家娘酒呈乳白色,喝上一口,味美香浓,直透心底。喝娘酒是客家人的普遍习俗,到了喜庆的节日,客家人则更喜欢拿娘酒来款待宾朋。
蒸娘酒颇讲究“山味”、“土味”。娘酒的主要原料糯米以刚脱壳的糙米为最好;水要用古井水;酒饼以江西、福建宁化的土酒饼为上;连清洗酒缸、酒瓮也不用洗洁精,而是用客家地区随处可见的“布惊叶”来清洗。其工序并不复杂。每年秋冬时节,客家主妇会先把酒缸、酒瓮、大锅等蒸酒器具用“布惊叶”泡洗干净,把糯米焖熟,凉透,然后把“酒饼”(曲药)研碎用冷开水调均匀洒在糯米饭上拌匀,倒进酒缸里发酵,加盖并保温三天,每天加入适量的古井水,即见酒缸中渗有酒娘。客家娘酒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将米酒从酒糟中过滤出来,装进小瓮中,加入红曲,用草皮封好(见左图),埋入燃有暗火的火堆中炙上好几个小时。这样,不但可以使酒质更加醇厚清香甜美,而且可以保留更长时间。舀酒酿于铝制壶中,兑水炖开,即俗称“水酒”。
粤东北客家地区,客家人家家户户几乎都精熟于酿制用糯米发酵而成的“客家娘酒”,因此村中家家户户少不了酒瓮、酒缸,晒在庭前院后。逢年过节,妇女们在自家的灶头和院子里做客家娘酒。农家人常常说:“酿酒做豆腐,无人敢称老师傅。”即便做了几十年黄酒的师傅也不敢大意。而妇女们也喜欢把娘酒拿出来比较手艺,如果谁家的酒做酸了,会遭到笑话。以前“客家娘酒”都是作为客家妇女坐月子时的滋补品,“客家娘酒”炖鸡,客家人叫鸡子酒。当小孩子出生三天后,亲友要喝 “三朝酒”,满月喝“满月酒”,一岁喝“周岁酒”,成年结婚上轿前喝“暖轿酒”,喜宴喝“完婚酒”,年老寿辰时喝“生日酒”。每逢这个时节,妇孺老幼也禁不住小酌几口酒。
如今客家娘酒不仅成为客家人喜庆日子饭桌上必备饮品,更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