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素有人间仙境之称,传说蓬莱、瀛州、方丈是海中的三座神仙,为神仙居住的地方,相传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荷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八位神仙,在蓬莱阁醉酒后,凭借各自的宝器,凌波踏浪、飘洋渡海而去,留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美丽传说。蓬莱地处山东半岛最北端,濒临渤海、黄海,北距辽东半岛66海里。东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海岸线长86公里,全市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蓬莱阁虎踞丹崖山巅,云拥浪托,美不胜收。它由蓬莱阁、天后宫、龙五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及其附属建筑组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蓬莱现存有驰名中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蓬莱水城及蓬莱阁、戚继光故里蓬莱阁风景区等名胜古迹,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风景旅游区,2000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蓬莱阁景区被评为国家A级景区,今天的蓬莱已发展成为”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功能健全的现代化海滨风景旅游城市,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
国家5A级旅游景区--蓬莱阁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佑6年(公元1061年),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蓬莱阁虎踞丹崖、云拥浪托,由蓬莱阁、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等6个单体和附属建筑共组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面积1万8千5百平方米。
景点介绍
蓬莱阁虎踞丹崖山巅,云拥浪托,美不胜收。它由蓬莱阁、天后宫、龙五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及其附属建筑组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面积1.89万平方公里。阁内文人墨宝、楹联石刻,琳琅满目。阁东蓬莱水城为我国最早的古代军港之一,负山控海,修有水门,码头、炮台等海港和军事建筑,与蓬莱阁一起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阁西田横山又称登州岬,是黄渤海分界线的南端起点,相传为田横五百壮士筑营扎寨之处,北临大海,峭壁如切,新建有田横山文化公园、田横栈道、黄渤海分界坐标等景点,以海上公园闻名遐迩。
中国船舶发展陈列馆
中国船舶发展陈列馆位于太平楼内,设古代、现代两个陈列厅,陈列面积240平方米,陈列我国各历史时期代表性船舶模型50余只,一楼为古代船舶陈列厅,陈列5000年前独木舟、东汉斗舰、隋代龙舟、唐代游舫、明代郑和宝船、清代快船等船模20余只。二楼现代船舶陈列厅陈列现代战舰、货轮、游轮、客货滚装轮等船模30余只,系统、形象地再现了我国造船技术的发展历程,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所现代造船技术在海洋交通开发、远洋渔业,科学考察、国防现代化等领域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该馆于1996年5月26日建成开放,是国内唯一的船舶发展陈列馆,陈列模型和规格均属国内一流,在较深层次上发掘出我国造船业发展的历史内涵,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国防和科普教育的良好场所。
田横山
田横山位于丹崖山西侧,因其位处渤海海峡登州一侧,亦称“登州岬”;又因其位于山东半岛极北端,故又名“老北山”。山上建有灯塔,它与旅顺老铁山灯塔的连线,即为黄渤海分界线,因此具有:一山分二海“的独特地理地位。田横山海拔72米,东北西三面悬崖陡峭,拔海千仞,形势险峻。山阳因受浪涛冲刷,岩破石穿,怪石嶙峋,鬼斧神工,形态各异,有八仙石、卧牛石等石景。
田横山为秦末齐王田横屯兵处,因此名之,明清两代设有炮台,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于此用土炮伤过日舰,皆存有遗址。
戚继光纪念馆
戚继光纪念馆位于振扬门北侧,为中轴对称二进式仿古建筑,坐北朝南分布。大门南向,正对振扬门,东西两侧分别建有四柱斗拱飞檐碑亭,亭内分别立“忠”“孝”字碑,二字相向,碑皆高3米,宽1米,碑背分别镌刻戚继光生平和戚景通生平。
水师府
水师府为二进式院落,每进有正厅和东西厢房各一,且有回廊相联结。正厅、厢房皆单檐,琉璃瓦覆面,脊置六兽,皆有前明廊连于回廊。正厅屋面开山,厢房屋面歇山。整个纪念馆展厅内容以展现民族英雄戚继光保国卫民、戎马一生为主线。
蓬莱水城
蓬莱水城位于市区西北丹崖山东侧。宋庆历二年于此建停战船的刀鱼寨。明洪武九年[1376]在原:“刀鱼寨”的基础上修筑水城,总面积27万平方米。南宽北窄,呈不同规则长方形,它负山控海,形势险峻,其水门、防浪堤、平浪台、码头、灯塔、城墙、敌台、炮台、护城河等海港建筑和防御性建筑保存完好,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1982年,水城与蓬莱阁一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阁
蓬莱阁位于胶东半岛最北端的蓬莱市境内。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创修于宋嘉佑六年。由弥陀寺、龙王宫、子孙殿、天后宫、三清殿、吕祖殿等古建筑共同构成一个占地3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960平方米的古建筑群,楼亭殿阁分布得宜,建筑园林交相辉映,各因地势,协调壮观。1982年与水城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州古港
水城旧为登州古港,历代商贾云集,市场繁盛。1984年始在小海东沿兴建登州古市一条街,路面为花岗岩块石铺砌,东西宽6米,南北长500余米。南端立仿古牌坊,坊额“登州古市”为书法家吴作人书,坊柱楹联为“供飨十洲三岛客,欢迎五湖四海人”。路东侧18504平方米的仿古园林建筑分别为登州钱庄、常生客栈、水城鱼行、古市饭店、古市商场等仿古商贸店铺。1989年后,每年一届的蓬莱经贸恳谈会和1991年世界旅游日、登州古市庆典亦在此举办活动。90年代以来,古市一条街临海一侧为旅游纪念品市场。
登州古船博物馆
登州古船博物馆位于蓬莱阁东,坐北朝南,1990年建,为仿古园林式建筑。博物馆正门为仿古彩绘牌楼,琉璃瓦覆顶,门额“神游”。大门西侧镶嵌“登州古船博物馆”阴刻大理石字碑,东侧镶嵌四方古船航海花岗岩浮雕。馆内设3个大厅:一展厅置蓬莱水城沙盘和两方PUC显示板,显示板分别显示“登州港古代海内外交通图”和“登州港变迁图”。二展厅展出1984年小海清淤时出土的元代古战船,宋元两代的石碇木碇,明代紫檀木舵杆和古代各类铁锚。三展厅已出小海出土文物龙山文化的陶罐、岳石文化的三足罐、西汉的陶壶等79件和明洪武八年[1375]铸造的铜炮两尊。1995年,登州古船博物馆内共陈列文物1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2件,是国内第二个陈列古船的专题性博物馆。
名人文化
闻名天下的蓬莱阁自建成雏形后,历代文人骚客慕名而来者甚多,置此佳景胜地,他们往往雅兴大发,挥书泼墨。
在天后宫前院的戏楼两侧各有红褐色巨石三尊,两两相对,像三台星座。为此清代大学者阮元命名此石为三台石,刻石嵌于天后宫前殿外壁上。阮元在清代官至湖广、云南总督,精于书法,善于雕刻金石,墨迹传世不多,此隶书刻石极为珍贵。
天后宫前院弯处,有一块草书体“寿”字碑特别引人注目,这个“寿”字是五代时道人陈抟老祖写的,看起来遒劲有力,潇洒飘逸。它的另外特别处在于草写的“寿”字竟是由“富、费、林”三字组成。据说含有“植好林木,富足长寿”的意思。
在蓬莱阁主阁的阁底正门悬挂的横匾“蓬莱阁”,是清代书法家铁保的手迹。字写得雄浑有力,刚健俊朗。主阁后面间隔不远避风亭和卧碑亭内,也各有珍贵的书法刻石。避风亭内有刻石25方,其中9方是曾任登州军事首脑袁可力的《观海市》诗,字是明朝书法家董其昌写的,一代石刻高手为其刻石。因此,这九方石刻确为珠联璧合之作,堪称三绝。卧碑亭里的横卧石碑则因留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手迹而弥足珍贵,卧碑正面刻的行草《题吴道子画》,背面刻的是苏东坡的正楷《登州海市》。
众多名人的墨宝中,有两处别有典故。一处是蓬莱阁主阁后壁上的“海不扬波”,细看这气势雄伟的字体,你会察知那“不”字明显是后来补上的。这是怎么回事?据介绍,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山东巡抚托浑布兼办海防。当有一天他登上蓬莱阁时,望着广阔无际的大海,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海不扬波”四个字,表达了他希望万里海疆平安无事的心情。哪知道,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了,战火蔓延至蓬莱。1895年1月18日,日舰炮击蓬莱,一发炮弹(碰巧是哑弹)击中了“不”字,于是“海不扬波”成了“海扬波”。这启发人们没有富强的国家和强大的海防,海不扬波的愿望始终是个幻想。
另一处是蓬莱阁东侧的“碧海丹心”石刻,这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手迹。冯将军当年为何要写这几个字呢?据说,1939年5月,正值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时候,冯玉祥将军与国民党元老李烈钧等人同游蓬莱。忧于时局的李先生对冯将军说:“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寄希望于你们身上了。”冯将军对蒋介石当局明抗日、暗卖国的做法不满,但又不能明说,只得苦笑。之后,李烈钧先生挥毫写下对联:“攻挫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并让冯玉祥将军题横幅。冯玉祥略一思索,提笔写下了遒劲有力的“碧海丹心”四个大字,抒发了他忠心报国的情怀。后人感念他的爱国豪情,便把“碧海丹心”单独刻石存留。
东坡先生于1805年曾到登州(今蓬莱)任知府,只不过时间非常短,10月15日到任,10月20日便被调回京城,总共只干了5天登州知府。但就是在这短短的5天时间里,他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发现当时因新法中的盐法禁止百姓卖盐,所以导致不少原靠卖盐为生的百姓生活困苦。为此,苏东坡写了《讫罢登莱榷盐状》,列举了许多事实,陈述了得失利弊,终使皇帝允许百姓随便买卖食盐,就市论价,官府只收取一定的税金。
为了纪念他为民请命的功德,当地百姓集资兴建了苏公祠。后人有感而发,留下了“五日知州府,千年苏公祠”的诗句。这启迪世上的当权者,只有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才能流芳百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