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原平市(一)

家乡区县: 山西省原平市

     原平地处山西北中部,位于东经112°17′~ 113°35′,北纬38°35′~ 39° 09′之间,东临五台,西靠宁武,南与忻州、定襄毗邻,北和代县、朔州接壤。西汉以来就是山西北部的一个重要县份。境内京原、北同蒲铁路在市区交汇,朔黄铁路和京原、大运等公路穿境而过,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市、乡、村三级公路纵横交错、实现了乡乡通油路,交通条件极为便利,是晋北交通咽喉。东西绵亘群山为历代之天然界域,阳武河、滹沱河畔是全市之开阔地带。东西相距62公里,南北长约58公里,总面积2571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约48万人。

    原平,至2010年已有2000多年的城治历史(原县址一直在今原平镇后改新原乡)。战国时属于赵国,秦时,属太原郡。 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始置原平县,属太原郡,东汉建安十五年移置为云中县,属新兴郡。建安十八年复原平县,属雁门郡。三国时仍为原平县属雁门郡。西晋时永嘉末陷(侨置崞县于今崞

阳城--见崞阳镇介绍)。十六国前期属雁门郡原平县境地,后县治移至今崞阳(至解放后1958年12月)。东晋元兴二年(410)置石城县(今崞阳),隶属秀容郡。武定四年(547)改为廓州,领广安、永定、建安三郡。北齐时为北显州属并州省,北周又复石城县属并州总管府。隋开皇五年(585)复改石城县,十年(591)属平寇县,至大业二年(606)改名崞县。唐贞观初,崞县属河东道代州管,贞观五年以思结部落驻于秀容境,置怀化县。贞观十二年改属代州,后并入秀容。证圣元年分武延县,神龙元年改称唐林县(在今原平唐林岗)。五代后一直沿袭崞县至金初为河东北路代州管,金(1128)改为崞山军。元太祖十四年(1220)升为崞州,属冀宁路。至元三年(1266)属太原府。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崞县,洪武八年(1375)属太原府代州管。清雍正二年(1724)直隶代州,仍称崞县。民国属雁门道,亦称崞县。抗战时期,崞县曾按太同(太原——大同)公路分为东西崞县,1946年合并崞县,解放后至1958年12月人民政府迁县治于原平,改称原平县。1993年6月7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称原平市(为忻州代管),是全省放权改革试点县(市)之一。

    本市物产丰饶,品种齐全,名、优、特产品众多。农业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以玉米、高粱、谷子、小麦为大宗,次有水稻、糜、黍、莜麦、山药、红薯、豆类等。其中优质产品有:中阳、苏龙口、白石一带的小米、黄米,西山地区的莜麦等。经济作物有甜菜、油料、烟叶、药材、麻、棉花等。同川地区的梨果,是我国果品中的精晶,以味道浓香,颜色鲜黄、果肉肥厚、润肺解渴,著称于世,原平由此得名“梨果之乡”。

jingbao123(2014-10-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