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
中外关系方面也迅速出现了繁盛景况。贞观后期,“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25]
吐蕃
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正月,唐太宗在吐蕃赞曾(即君长)松赞干布的多次请求下,答应将宗女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护送公主入藏。松赞干布闻讯大喜,亲自从首都逻些(今西藏拉萨)来到河源(今青海鄂陵湖西),以子婿之礼接见李道宗。从此,吐蕃和唐朝结为甥舅关系,相互学习,友好相处。
印度
根据《大唐西域记·卷五》记载,贞观年间唐僧陈玄奘在印度取经,游学十余年,引起了北印度一位国王的注意,这位国王是北印度戒日王朝的开创者,亦称戒日王。[26]
印度的戒日王对远道而来的唐僧说起了自己所了解到的唐朝的信息:“听说你们的天子叫秦王,少年时就见识非凡,长大后英明神武。先前天下大乱,国家分崩离析,战争频仍,生灵涂炭。你们的秦王早就有了远谋大略,兴慈悲之心,救苍生,平海内。其风俗教化和大德恩泽遍布海内外,四方仰慕称臣。老百姓十分感激,于是演奏歌唱《秦王破阵乐》。我们这边听到关于他的赞颂,已经很久了,关于他的盛德声誉,请问都属实吗?你所说的大唐国,就是指秦王的国家吗?”[27]
这番话透露出戒日王对隋唐时期的政治军事形式还是有所了解的,他知道隋末天下大乱,也知道秦王李世民是大唐王朝的开创者之一,而且是年少时就起事,在隋末纷争中,以自己的英明神武平定群雄,在创立大唐国的过程中居功至伟。更有趣的是,他还知道贞观年间流行音乐排行榜上有一首叫《秦王破阵乐》的歌曲。当然,毕竟通讯手段有局限,戒日王对于李世民身份的认识,还停留在秦王这个封号上。[27]
戒日王谈起李世民的时候,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其实,李世民和戒日王还经常派使者互动。[27]
晚年的李世民开始追求长生,服食丹药。李世民对古印度方士的到来十分欢喜,厚礼相待,请至金飚门宫内配制丹药。还命兵部尚书崔敦礼率一批人马,协助古印度方士炼丹。[28]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