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简称“汉”,现为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武汉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特色食品
武汉特色小吃历史悠久,晚唐诗人罗隐在《忆夏口》中写道:“汉阳渡口兰为舟,汉阳城下多酒楼”。可见一千多年前,武汉餐饮业已经有一定规模了,有史志可查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在屈原的故乡秭归县,每年端午节都以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这些习俗很早就传到了武汉,当地流行的《粽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煎熬”,是伟大诗人屈原一生的真实写照。
武汉特色小吃时令感强,传统小吃随季节的变化而应时变更品种。春天有各色春卷、大小元宵、油糍、油香、炸糖油糕等相继上市;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则有各种凉糕、凉粉、凉面、各式粽子、冰糖莲子、面发糕等大量上市:而当桂花飘香金风送爽的秋天,桂花糍粑、蟹黄汤包、蜜汁甜藕、红薯面窝等就遍布在全市各个角落;在腊梅怒放的严冬,热腾腾的八卦汤、滚烫的核桃糊、山药泥等可以给人们驱寒送暖滋补养身。
武汉小吃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用料广泛、选料讲究。武汉三镇物产丰富,这为武汉传统小吃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来源。武汉小吃对于用料极为讲究,如“小笼汤包”只用皮薄肉嫩的湖猪,不用五花肉,只用现宰的鲜肉;“牛肉枯炒豆丝”选黄牛的腹子肉,豆丝选青山的黄米粘和武昌的绿豆,用油非芝麻油不可。
砂糖汤圆
原料:糯米粉1 000 g,黄砂糖210 g,芝麻50 g,面粉80 g,桂花糖35 g,猪油80 g,蜜橘饼末35 g。
制法:1芝麻炒熟碾碎后与面粉、黄砂糖、桂花糖、橘饼末和适量清水拌匀,放入模具内,锤成大方块,再切成小方块糖馅50个。
2 糯米粉放入圆形盛器中,糖馅放入箩筛内,入清水盆浸湿,倒入装有糯米粉的盛器中进行滚动,均匀地滚粘上糯米粉,再浸水,再滚粘糯米粉,如此反复滚,待汤圆达到25 g重左右取出。
3 锅中水烧沸后,将元宵下锅煮,待元宵浮出水面时,用勺背在元宵上滚动,使之受热均匀,继续煮几分钟成熟即可装碗食用。
特点:色白,形圆,质软糯,馅心香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