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很多人对杰克.伦敦的印象都来自于一个和熊对峙与狼搏斗的跛脚的倒霉士兵,然而讽刺的是这个创作《热爱生命》的灵魂却在40岁时自杀了。今天我要谈的是杰克.伦敦的另一作品,《马丁.伊登》。
《马丁.伊登》被看作是伦敦的一部文学性自传,讲的是社会底层的一个水手马丁在一次偶然遇见了资本主义上层露丝小姐并开始初恋的故事。马丁为了得到露丝的阶级认可开始改点自身毛病,包括发音、语法、粗口、抽烟,他甚至开始写作,妄图通过写作挤进上层社会。看到这里你或许会以为这就是部烂俗的八点档,然而作者在后文的反诘足以让你叹为观止。
马丁执迷于写作,他对通过写作获得名利深信不疑,他为此作出了常人难以忍耐的努力,每天睡四个钟都嫌浪费,但这种疯狂得到的却是世人对他的不理解,认为他痴心妄想不务正业,在他最贫困潦倒的时候亲人离弃了他,就连露丝也跟他提出了分手!我知道这样描述你一定觉得更像八点档了,但就在这时,作者开始玩高深谈起了哲学。巧妙的是斯宾塞此时的出现并不显得突兀,而让作者处理得更像是情节发展的必然,就在小说主人公马丁进行哲学探讨后,他意识到他与露丝的爱情并不是真正的爱情,而是跟大多数人的初恋一样,他爱上的只是理想中的露丝。这样的剧情让你想到的是最近吸毒入狱的柯震东主演的《那些年》,但是高明的作者并不会就此戛然而止。
就在露丝因为马丁的一夜成名而回来找他的时候,马丁真正的爱情悄然而至,这个人叫丽齐,从马丁是个水手的时候她就爱着他,她爱的是真正的他,无关名利。然而作者没有安排他们完成最后的大结局,而是笔锋又转,让马丁自己离开,最后马丁承受出名后看破现实生活的种种人性缺陷的苦闷,作者预见性的完成了自传。
一个好的作者他讲故事时一定是非常专注的,但一个真正好的作者,在这种专注的背后一定隐藏着更多的启示和思考,杰克.伦敦就属于后者。这样的剧透也许让大家对这部故事性很强的小说失去了兴趣,但是真正伟大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剧透和讨论的,它绝不仅仅只靠情节而取胜。
这个暑假的阅读任务就这样结束了,我想接下来的半年也不会再有像此刻这样轻松的三天假期去关注我所喜欢的古典文学,我想去享受我所钟爱的所剩无几的与临床医学相关的生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