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科教文化

家乡区县: 广西合浦县

科教文卫
编辑

科技

民国时期,县政府没有管理科技工作的机构。解放后,1958年成立合浦县科学技术委员会。“文化大革命”期间,科委机构瘫痪,科技工作停顿。1973年设立合浦县科技局,科技工作得到恢复发展。1978年3月复设县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制订科技发展规划,组织科技研究项目,推广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管理技术市场,培训科技人才,负责科技干部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管理工作、科技情报及科技信息的收集和交流,推广实施科技“星火计划”,组织搞好科技项目成果鉴定、奖励和评定上报等。县科委在县内实施广西粮食增产综合技术开发推广应用星火计划项目中,1989—1990年连续两年获“先进县”称号。[17]
教育

合浦于宋代设府学,有平湖、了斋书院等。明代,以海天、尚志书院
合浦第一中学
合浦第一中学
为著名。清代,书院发展到26间,主要有龙门、海门、归德、进城、廉湖、文治、润珠、香坪等书院。各书院均有田产作为经费来源.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民国期间,合浦教育有所发展。解放前夕,合浦(含浦北、北海)有公立和私立中学30多所,学生1万多人;小学116所,学生2万多人。
解放后,合浦县教育事业发展较快。1990年全县有高完中10所,初级中学53所。其中乡镇或村联办中学44所,厂场办中学9所,民办中学2所,初高中学生约4.5万人;有小学345所,学生约12.5万人。[18] 全县初中毕业升学率75.4%,小学毕业升学率96.6%,学龄儿童入学率98.5%。全现县普通中学65所,教师5200人,在校学生9.7万人。比较有名的中学有:合浦廉州中学、合浦第一中学、合浦第二中学、合浦第三中学、合浦第四中学、合浦五中、合浦公馆中学、合浦西场中学、合浦常乐中学、合浦白沙中学、合浦山口中学、合浦南康中学等。
文化

汉代有中原的文人学士、宦官到合浦,中原文化艺术随之传来。
老年运动会
老年运动会
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大文学家苏东坡获赦,从儋州量移廉州。在廉州写下了许多反映合浦风物的论文,这对合浦文化艺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解放前,全县的文化艺术活动,多系群众自发组织。清末民初,合浦一些文化人士组织珠宫文社,互相酬唱,并将社友诗作结集印刷,广为流传。此后,地方绅商集资建戏院,请外地戏班来廉演戏。民国成立后各学校开设音乐课程。“五四”运动后,话剧相继传入合浦,各校学生纷纷排练话剧公演;无声电影也有民国中期传入合浦。1950年,合浦县人民政府设立文教科,随后陆续组建文化艺术团体,开展文化活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每个乡镇都建立了文化站,大部份乡镇有影剧院、图书室。1980年以来,全县文化设施有了新的发展,文化活动空前活跃。[19]
卫生

解放前合浦的民间医疗以中医中药为主,艾灸、针灸、刮沙、拔火罐、按摩等民间技法尤为常用。
现有合浦县中医院1962年6月从县人民医院分出中医门诊,同年7月1日改称合浦县中医院1988年全院建筑总面积6000平方米。
合浦县人民医院民国19年7月,由地方绅士发动各界人士募捐集资创办。民国24年5月,医院落成定名为“合浦医院”,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同年9月1日开业。
合浦县红十字会医院位于合浦一中右侧。原为环城卫生院,1986年10月改为红十字会医院。
合浦县专科医院1976年4月建,院址廉州镇城南。

黄梅娟(2014-10-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