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舆在东汉时期真的是人才辈出,除了陈蕃,还有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就是曾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许劭。
2.许劭,字子将。是当时最有名的鉴赏家和评论家。他常在每个月的初一,发表对当时人物的品评,叫“月旦评”,又叫“汝南月旦评”。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如果你想进入到上层社会,那吗你就要有一个“通行证”。这个通行证就是要有名人对你的好评。所以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从此进入上层社会。
3.许劭的叔祖父许敬,许敬的儿子许训,许训的儿子许相,都担任过三公。而许相因为谄媚宦官,所以官至三公并封侯,他多次派人请许劭,许劭以许相没有德行为耻,始终没有去看他。
许劭的同县人李逵,正直有高尚的志气,许劭开始同他交好,后来两人有了矛盾;许劭又与从兄许靖不和,舆论因此对他不满。起先,许劭与许靖都享有盛名,喜欢评论乡党人物,每月换一个题目,所以汝南有“月旦评”的风俗。
4.话说,魏武帝曹操,年轻时为了能够得到许劭的评价,驾车从当时的京城洛阳千里迢迢来到平舆,并准备了厚礼希望得到许劭的好评。但不知是曹操太不好评,还是天机不可泄漏,无论曹操怎样请求,许劭都不肯发话。最后曹操实在等不耐心了就了个空子威胁许劭,许劭不得已,才冒出这么一句:你这个人呀,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5.《三国志·魏书·武帝本纪》记载:(太祖)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6.后来,司空杨彪(杨修之父)征召许劭,又被举为方正、敦朴,朝廷特征,都不应。有人劝许劭做官,他回答说:“现在小人得志,王室将乱,我想去淮南东海避难,这样来保全家中老幼。”于是南到广陵郡。许劭到达后,徐州刺史陶谦以礼相待,很是周到。但许劭却感到不安,告诉他的门生说:“陶恭祖表面上好名,内心却不是真的。他对我虽然很好,但这种情况是不能维持长久的,不如走吧。”于是到曲阿投靠扬州刺史刘繇。后来陶谦果然收捕了寄居在他那里的宾客。
公元195年(建安元年),孙策击败刘繇后,许劭与刘繇南逃豫章,最终在那里去世,时年四十六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