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山是一座沉寂了亿万年的死火山,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南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山上有72奇峰和36奇洞及大大小小的湖泊、泉瀑和深潭。由于西樵山林深苔厚,储存了极为丰富的水资源,因而被称为“固体水库”。西樵山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古西樵山人创造了灿烂的“双肩石器”文明;到明清期间,有大批的文人学子曾隐居在这里,使西樵山获得了“南粤理学名山”的雅号;西樵山还是“南拳文化”的发源地,一代宗师黄飞鸿就出生在这里;西樵山民风淳朴、古韵犹存,到这里来旅游,还能观赏到山里百姓的婚嫁、生产习俗以及各种民间游艺活动。
祖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城区祖庙路的闹市中,据传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原建筑于元代末年被焚毁,明初洪武五年重建,以后经过二十多次重修、扩建,终于形成一座规模宏大、制作精美、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厚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群。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名“北帝庙”。明代改称灵应祠;因为宋元以后这里一直是佛山各宗祠公众议事的地方,成为联结各姓的纽带,所以佛山人习称它为祖庙。1962年划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佛山市博物馆管理。祖庙建筑群占地3500平方米,由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的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物组成,结构严谨、体系完整。清代建立地方行政机构之前,祖庙是处理地方事务的议事场所,异於一般神庙。它的建筑乃至装饰、陈设,全部由各行业捐奉而成,且大多是本地生产。佛山历史上著名的铸造、制陶手工业,其产品在祖庙有典型的表现。建筑的精巧瑰丽也反映着古代佛山的繁华。它是佛山的一份珍贵历史遗产。因此,一些前来参观的外国朋友将祖庙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了解祖庙的方方面面,掌握祖庙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就在到到网。
观音寺于1993年奠基,1996年春节前成落,寺内占地二十余亩,连同寺外广场及放生池,共占地六十亩。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南海观音寺题匾。1996年2月12日开放, 1996年12月29日由广东佛教协会副会长南海观音寺住持释新成大和尚主持开光典礼。南海观音寺按明、清时期的宫庭式建筑风格设计画栋雕梁,檐廊彩绘,全是清朝保留的艺术。全寺分三层,一层比一层高。建筑雄伟大有布达拉宫之势。寺中的释迦牟尼,观世音、弥勒佛、龙女、善才、文殊、普贤、韦驮诸佛,全为汉白玉雕成;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皆为原块墨玉雕出,调格高雅,万年不毁,贴上真金,档次更觉升华。这玉雕非一般木雕、泥塑玻璃钢雕塑的神像所能比,有人说观音寺的佛像不够高大。正因为原块玉雕属北方神像格调,与南方神像略有不同。观音殿、大雄宝殿平台上的栏杆,也为汉白玉石,现场雕凿,用料上与艺术上都有高雅之感。观音寺的道路、步级、石栏杆,都是花岗岩砌成。龟蛇池,鲤鱼池为原块一级大青石凿成,石栏杆为二级花岗岩,步级道路为三级花岗岩,都是福建著名石匠的巧手雕成。这里为您提供南海观音寺正规有效的信息,想看更多南海观音寺的信息就来到到网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