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街是太原市历史悠久的繁华街市,与柳巷、桥头街、柳巷南路,成“十”字衔连,是太原百余年来的商品集散中心。
钟楼街得名于古代钟楼。太原钟楼,建于明代,明中叶曾在傅山的祖父傅霖的倡导下集资重修。钟楼,分台基和楼阁两个部分,上部楼阁高三层五丈,重檐宏甍,椽拱飞扬,十字结顶。楼阁中高悬巨钟一口,高达丈余,重千余斤。古时钟楼玲珑娟秀,与鼓楼巍峨雄宏,毗邻而存,每逢清晨日暮报时,钟发出的鼓之声,互为条件,联珠壁合,声响远传,达及十余里,是全城士民的计时依托。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长期的使用,年久失修,钟楼颓废残败,遂被拆除,踪迹全无。如今钟楼街,由早年的钟楼街与按司街、东羊市并为一街。以“大钟寺”(大中市)和“开化寺”(开化市)相互依存。是太原市历史悠久的繁华街市。
民国20年,在其旧址辟建了“斌记五金行”。太原沦陷后,“斌记五金行”,濒临破产,迁出。行址辟为“同仁医院”。1956年,经中商部批准,将上海中华路鸿运楼酒菜馆搬迁太原,在同仁医院旧址基础上,改建“上海饭店”。上海饭店为仿明代建筑,古典楼阁,烹制香酥鸡、于烧鱼、咕老肉、蟹壳黄等拿手南味名菜,如今尤存,饮誉三晋。
钟楼街长近00米,宽13米左右,街道两侧大型商场毗连,中型店铺林比,小型摊位参差;经销的商品,从吃到穿,从玩到用,从大到小,从高档贵重到低档做廉,从出生婴儿的用品,到耄耋之年的寿礼寿品,无所不有,无所不包。钟楼街像一条色彩斑斓的河,集散着品种繁多的商品,招引着南来北往的顾客,飘荡着沁人心脾的欢乐,是一条典型的商业街。
大中市原为大钟寺,是创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的古刹,原名“寿宁寺”。明永乐八年(1410年),因寺内新建钟楼,僧侣作课、念经、打禅,均以钟声为准。钟声洪亮,全城可闻,得名为“打钟寺”或“大钟寺”。清时,佛事不振,大钟寺日渐萧条,商业街市大大发展,寺内两廊租赁商贩设铺开摊,以为庙产收入,维持生计。京广杂货、金银首饰、钟表眼镜以及吸毒器具等商行和商品,率先在此流通。
辛亥革命之际,清朝乱兵,乘乱闯入大钟寺抢劫财宝,火焚寺院。历经八百余载的宝刹,一日之间毁于兵燹。与其为邻的大宁堂药店等商号也未能幸免。
1913年阳曲商人刘占元,集股成立房产股份有限公司,在大钟寺的废墟上,重建楼房,辟为市场。因其址原为寺院,为避邪之故,将新建筑设计为龟形。楼顶圆形,以示龟盖,四角开四门,表示龟足;前门向南通按司街,门左右各辟店铺,表示龟头和龟眼;北端连火焚后的残宇千佛阁,有火巷通出,表示龟尾。新商场竣工后,以原寺院名谐音命名为“大中市”。
此后,商贾店铺分行云集:大中市楼下西边为古玩业,晋宝斋、翠恒豫、双盛斋、永升斋……等二十余家;东边以眼镜、玻璃、杂货业为主,有“津广天吉盛”、“北京三盛恒”等十余家大型商店,多为客籍商户。
楼上则开设了太原第一家高级澡塘,访京津等大都市式样,豪华高级,辟单间盆池,聘专家名手修脚、搓背。达官贵人闻讯光顾,生意颇为兴隆。此外,还配设茶馆、烟馆、理发馆、说书馆、小戏场等一整套服务行业。“七七”事变之前,已是太原最繁华、最享盛誉的大市场。
开化寺原亦为名梵宝刹,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宋绍圣年重修,名“汉寿寺”。元大德年间改称“延寿寺”。明正统年间第三代晋王朱美坚重修,表赐“开化禅林”,故称“开化寺”。寺院殿堂梵塔,宏伟雄健,贮藏经书颇丰,是太原府城内最大的佛寺之一。及至清之季年,年久失修,栋宇颓废,经书散失,壁断墙倾,成为乞丐与流浪汉的寄宿之所。
辛亥革命前夕,不少行商小贩亦在此设摊经商。民国元年将其寺北部临钟楼街的部分,辟建为商市,取名“共和市场”。因这里临近钟楼街、柳巷、按司街,是繁华热闹之所,所以不少茶商、票号商、绸布百货业,逐渐跻足于此。
民国9年(1920年),一些豪富达官看到这里是一块经商宝地,有利可图,遂合股集资组成新化房产公司,拆除断壁残垣,清除大小佛像,辟建为市场,并与原共和市场打通。由于开化寺的称谓传习既久,一直被沿用,遂以其谐音取名“开化市”,取代共和市场之称。
解放前的开化市,以中小商户为主,约200余家。在这里做买卖的人,常常以次充优,漫天要价,落地还钱,以至生出“开化市的货价——拦腰砍”的俗谚。
太原解放后,百年商市钟楼街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早先分布在钟楼街的大中市和开化市经过几番修葺和扩建,面目全新。
“大中市”院落结构依旧,装饰崭新时尚。外部建筑为仿古式录顶结构,内部则为现代化装潢,营业面积五千多平方米。由主楼和东西两侧及南边的配楼四个部分组成。部分之间,天桥和空中走廊衔连,购销双方极为方便。
临钟楼街的市场正门,门眉嵌装着直径为1.5米的大时钟,走时精确,钟声洪亮,可达数里之外。涉足于大中市的顾客和游人说“寺”改为“市”,“古钟”变为“时钟”,独具匠心。
开化寺正门取古代南方“寺庙”造型。褚黄色的寺院色彩,与牌楼式的古典风格,熔为一体,古色古香。内部借鉴国外超级市场格局,场中有店,店店连通。四十多家大小不同、形状迥异的专营商店,均由几条室内街巷上下前后串连一起。店与店之间吸取苏杭古典园林技巧,运用对景、借景以玻璃隔断反射、折射,形成迷宫式效果。
街市与北京大栅栏,广州高第街,太原钟楼街并列而存,名声远扬。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