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民俗风情

家乡区县: 淄博市淄川区

以农历记载。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节日每月都有,其中有的是全国性的,有的是属于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节日的来历各有不同,有些是纪念历史人物或事件演变而成的,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有些是由神话传说演变而成的,如青龙节、天贶节、七夕、重阳节等;也有的是因祭祖先、神灵沿袭下来的,如中元节、腊八、辞灶等;还有的是属于一年首尾祭祖先、神灵、祈求吉庆的节日,如除夕、春节等。各地过节的形式和方法各有不同。
春节 这是群众最重视和过得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家家贴上新对联,男女老幼换上新衣服,村村鞭炮锣鼓响,到处焕然一新。这天,自午夜子时至黎明,家家尽可能用三牲菜(鸡、鱼、肉)祭天地神灵,迎接财神、喜神,以取“生财”之意。黎明前全家吃水饺,有的还在水饺里包上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谁吃着这些东西,就象征着生活香甜、有钱花、长寿、“早立子”等等。但在建国前,贫苦人家就连这顿饺子也吃不上。黎明以后,晚辈开始向长辈拜年祝福(建国前要磕头),长辈给孩子“压岁钱”,祝贺孩子们又长了一岁。邻里还要互相串门,祝福问好。从正月初二到十五前,为互相探亲访友的时间。另外,春节前家家都制备下很多天吃的东西,象征着年年有余粮,并用粘米面和枣蒸糕,意在“年年高。”
元宵节 即正月十五日。村村挂灯,有的唱戏,有的扮演杂耍,有的放烟火,日“闹元宵”,俗称“玩十五”。
青龙节 即二月初二。这天群众喜欢吃炒豆子,日“蝎豆子”,传说吃了可以避蝎子。又因二月二有“龙抬头”之说,一家人中有属相是龙的,不宜在这天炒豆子、吃豆子。
寒食 即清明节的前一天。古时候为纪念孝子介之推,定为禁火日,户不能炊,吃则冷食,故为“寒食”。寒食的前一天叫一百五(冬至后第一百0五天)。在一百五这天日出前,群众习惯到祖坟上添土,寒食的下午祭扫祖墓。
清明 这天群众习惯早上吃鸡蛋,到郊外踏青,青年妇女打秋千,儿童放风筝。解放后,机关、团体、厂矿、学校在这天集体祭扫烈士墓。
端午 即五月初五日,又叫端阳节。这天家家吃粽子,系悼屈原之遗俗。门上插艾和桃枝,儿童手足腕上系五色钱,名日“长命”。并用布缝制各式各样的小袋,内装香,艾等,俗日“香荷包”。有的还喝雄黄酒,并用雄黄酒点擦儿童的鼻孔耳内,认为可以驱除虫灾魔。
天贶节 即六月初六。因是麦后,群众要敬天,俗称“上新麦子供”。这天晒衣晒书,可避蠹鱼。群众还习惯在这天吃炒面。
七夕 即七月初七日。传说是牛郎织女相会之日。有的姑娘在这天晚上祭拜织女,俗称“乞巧”。
中元节 即七月十五日。傍晚每家悬起“家堂轴子”或安置牌位,在家祭祖。
中秋节 即八月十五日。群众习惯吃月饼和用新黍子米枣做糕吃。晚设宴于院中,全家同席饮酒“圆月”,取意“合家团圆”(即团聚)。
重阳节 即九月初九。是登高的日子,一般不过此节。
十月一 即十月初一日,祭扫祖墓。
腊八 即十二月初八。这天群众习惯吃“腊八粥”。在旧社会,大家富户雇用的长工,如明年不再续用,这一天即正式辞退,成为穷苦人另寻生路的一天,也是新被雇用者的上工之日。
小年 即十二月二十三日。傍晚以糖瓜祭灶神,并将灶神轴烧掉,俗称“辞灶”。
除夕 这一夜群众忙于供神、敬祖、包水饺,合家共话一年的生产、生活和计划新的一年,彻夜不眠,名日“守岁”。同时,还有很多迷信忌讳,不能大声说话,不用风箱烧火,不说不吉利的话,不泼污水以及把刀子、剪子、笤帚等物收藏起来。总之,要规规矩矩。理由是这天夜里百神下界,稍有不慎就会触怒神灵,降下灾祸。
除以上节令外,还有一些习俗。
百岁 小孩出生一百天,家人亲朋都聚来祝贺看望,俗称“做百岁”,常有百岁钱,百岁衣、百岁糕。
坐月子 妇女生孩子后,要卧床休息一个月,称为“座月子”娘门要送米,面,鸡蛋、衣料,日“送粥米”。邻里要送鸡蛋、面条等,以示关注。 )
生日 通常是50岁以内的人,每逢诞生日,家人要为其改善一下生活,俗称“做生日”。50岁以上的人,一般称为“做寿”,儿孙外甥亲朋都拢来祝寿。
祭日 即逝世日。为一年一度悼念亡故者的日子,俗称“祭日”。一般是家人去坟头摆供祭奠。
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人们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因此有些习俗已废止,有些节日则增添了新的内容,原来带有迷信色彩和旧观念已逐步消除了。

浅瞳(2014-10-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