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之我为家乡代言

家乡区县: 保定市易县

      易县是河北省保定市下辖的一个县,因易水而得名。易县,古称易州,她西倚太行山脉,东临冀中平原,位于河北省中西部,保定市西北部。易县距北京120公里,天津160 公里,保定60公里,处于京津保金三角地带,区位十分优越。县境总面积为2534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易县是河北省环京津都市圈35个县份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全国首批14个千年古县之一,是河北省文化名城、河北省唯一一个上榜的全国50个最美小城之一,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易州森林公园),是国家林业局颁布的中国绿色名县。境内山川秀丽,特产富饶,自然源极其丰富,待开发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现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30多种,尤其“七石一沙”储量最为可观(即金矿石、花岗石、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蛭石、麦饭石和建筑沙),适宜于矿业和建材业的发展。全县有大、 中、小型水库27座,拒马河、北易水、中易水、南易水、漕河5条河流横贯全县,但大多干涸。18.67万公顷广阔的山场,为林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悠久的历史,秀丽的山川,清西陵等众多的名胜古迹,构成了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

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易县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秦汉称上谷关,东汉名五阮关,宋、金、称金陂关,元代以后称紫荆关,此关与居庸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
紫荆关志原有东、西、南、北四门,南门称为“南天门”,门额题“畿南第一雄关”,现已不存;北门即“河山带励门”保存完好,门额两层。上题“河山带励”下题“紫荆关”,是紫荆关的精华部分;西门,“阳合门”原建有瓮城,现也不存,从关城的整体布局看,是以城内真武山为中心,城墙向四周延伸,形成四个半圆形。大城套着小城,这种独具匠心的建筑布局,进可攻,退可守,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
关外城建有三翼墙,以小盘石的瓦窑关的一段城墙保存最好。“万里蜿蜒壁,千峰拥塞门”的紫荆关,是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古城燕下都
易县清西陵
从易县城乘车向东南行驶8公里,一种奇特的景观便会展现于眼前:在广阔的原野上,一座座高大的黄土丘排列有序,巍峨壮观。这里就是闻名遐迩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燕下都址。燕昭王建黄金台招贤纳士和荆轲南渡易水刺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漫步在故城的小道上,二千多年前的瓦当碎片俯首皆是。登上故城中心的武阳台举目远眺,四周高大的建筑群遗址和古墓群尽收眼底,燕下都当年宏伟规模和繁华景象可见一斑。 现燕下都遗址的碑牌位于北东村的村南处。

清西陵
易县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永宁山下,距北京125公里。清西陵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它是清朝四个皇帝陵、三个皇后陵以及一些王公、公主、妃子园寝的陵墓群。西陵的陵园建筑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 殿宇千余间,石建筑和石雕百余座,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品种最齐全的清代皇家陵墓群之一,是中国两千年来陵寝建筑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战国影视城
易县影视城在易县麻屋庄村112国道旁边,易县战国影视城自1997年4月奠基至1998年完成了秦街、燕市、训练场、古作坊、侯爷府、外城墙等为主的一期工程建设,为电影《荆轲刺秦王》的拍摄提供了十分理想的外景场地。由于战国城宏伟、古朴的建筑风格设计,为该部影片在1999年的国际电影大赛上获得艺术奖(即外景地设计奖)。

ZGQ(2014-10-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