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友张晗—话家乡之马鞍金矿

家乡区县: 西安市周至县

大家好,我是秀友张晗,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家乡企业马鞍金矿一、概况陕西省马鞍桥金矿,位于西安市周至县境内,是集采、选、冶为一体的地方国有联营黄金企业,隶属于周至县经济贸易委员会。矿部设在距周至县城3公里的渭河桥南,采矿区位距县城南的68公里的山中。108国道横穿矿区,有职工470人,固定资产总值4923万元,生产规模400吨/日。马鞍桥金矿所开采的金矿床,是陕西省地矿局第八地质队于1986年发现的。金矿床控制金矿化带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90~150米,根据矿区地理位置,以及地质工作程度,划分为东、中、西三段,金矿平均品位5.17~5.5克/吨,远景储量在25~40吨,是陕西省大型矿床之一。马鞍桥金矿1992年批准立项,1993年初,国家黄金管理局在北京召开讨论会,确定了“滚雪球”式的建矿方针,西安市政府并将其列为“八五”重点建设项目,周至县更是将其列入12项“兴周工程”的第二项。同年,开始施工建设,用了100天时间和1100万元的投资,完成了设计投资2000万元、8个月工期的建设任务,建成一座生产规模为100吨/日的黄金矿山。1994年10月19日通过验收,当年生产黄金2200两(实际生产数)。1995年,二期扩建工程开始实工,建设规模300吨/日,计划投资3000万元,实际使用资产2600万元。1996年正式建成投产。二、发展历程马鞍桥金矿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受到了周至县委及县政府的高度重视,1992年批准成立筹建处,国家、省、市的黄金管理部门也给予了极大支持。项目开始建设后,马鞍桥金矿的全体职工,发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精神,1993年5月10日,80名职工带着被褥、碗筷,来到距县城近70公里的矿区,开始了抬石修路、打眼放炮,安装风水管路工作,用最短时间,完成了100吨/日采场及附属道路的建设;1994年1月25日,一次试车成功。1994年6月8~9日,二期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通过33位专家的评审,13~14日初步设计方案论证通过;1995年11月,马鞍桥金矿与陕西黄金公司联营。二期扩建工程于1996年建成投产。马鞍桥金矿视地质工作为生命,早在建矿之初,就分别在东段、中段开展生产基建探矿和详查工作,仅1993年就投入地质探矿工程巷道5400米,槽探3500立方米,进一步验证了地质部门提交的储量,并发现有较大的负变。据此,马鞍桥金矿把地质探矿工作放在了重中之重,聘请西安矿院等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进行成矿规律、金矿赋存条件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区内的地质情况。到1995年,已自探C D级储量4.4吨,保有C D级储量3.92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三、企业管理改革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马鞍桥金矿的建设,正逢全国改革开放深入进行时期,在其发展中,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深化内部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实行三项制度改革:在人事制度上,实行聘任上岗。坚持以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为标准,严格考核聘任;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不同的工资、奖金分配办法,采矿、选矿实行的是吨矿工资制,并坚持向苦、累、脏、险、技术岗位上倾斜,多劳多得;在用工制度上,实行矿内合同制和矿内退养制,全体职工全部签订了劳动合同。在企业管理中,以邯钢经验为蓝本,全面实行“倒推”管理办法,使企业管理向严、精、细方面发展。自1994至1997年相继制定了30多项管理制度,对控制消耗、降低成本、改进工作、提高产量和效益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1997年,企业因自然灾害,停产二个多月。为了全面完成任务,矿部重新修订承包责任制,使其更加“严、精、细”,到年底超额完成任务,并实现扭亏为盈。加大技术含量,树立科技兴金思想,是马鞍桥金矿管理中的又一特色,先后聘请了吉林黄金研究所,西安市黄金公司,省地质八队等单位的9名技术人员长期担任企业的技术顾问,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对职工进行培训,提高了企业职工的技术素质。马鞍桥金矿在抓好生产经营的同时,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在采矿厂、选矿厂、机关设立了3个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党员学习会,定期对党员和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充分发挥企业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每逢元旦、春节、元宵节、“五一”、“七一”等重大节日,都必须举办大型晚会,寓教于乐。马鞍桥金矿从建矿、发展到崛起,其间凝聚了全矿广大职工的心血,《中国黄金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等报刊杂志,对企业的发展情况,做过多次报道,1994、1995两年分别被陕西省黄金管理局、周至县经贸委评为先进单位。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854547972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854547972
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zhanghan

失梦人(2014-04-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