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塘回族自治乡
全国重点镇 :菱塘回族乡位于高邮湖西地区,高邮湖西畔,西与安徽天长市毗邻,南倚神居山,三面环湖,一侧临山。1988年5月12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江苏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现辖6个村和2个社区,总面积53.9平方公里,区域划分为工业集中区、城镇建设区、民族旅游区、高效种养区等四大功能区,人口2.3万人,其中回民7000多人。2012年全乡实现经济总量180亿元,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4亿元,财政收入1.8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2万元
先后被命名或表彰为:全国美丽乡、中国可持续发展百强乡镇、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强乡镇、中国绿色小康百佳乡镇、中国最具魅力穆斯林城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级生态镇、长三角城乡一体化建设范例乡镇、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文明村镇、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重点中心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江苏省园林小城镇、江苏省十大体育名乡、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乡镇,2005年5月和2009年10月先后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光荣称号。该乡还先后被表彰为扬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扬州市社会治安安全乡镇十连冠、扬州市计划生育红旗乡镇、扬州市零信访乡镇和高邮市首家和谐乡镇"等。2009年初,在高邮市率先被命名为全面小康乡,高邮市委、市政府专门作出了全市乡镇学菱塘、全面达小康的决定。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该乡被列为省委书记罗志军联系点。
综合实力编辑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菱塘回族乡在市委、市政府的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乡人民,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千方百计破解发展难题,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促和谐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全部工业总产值129.7亿元、全部工业开票销售45亿元、财政收入1.83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2万元。
旅游业
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2] ,菱塘回族乡的资源独特,具有很好的旅游开发潜力,如果在总体发展方向、重点项目打造、镇区整体改造、专门团队运作等方面再下些功夫,作为扬州旅游的重要板块之一的菱塘旅游服务业将会有质的飞跃。
菱塘回族乡发展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新动力,重点实施了古菱塘清真寺(创成了2A级旅游景区)、民族文化宫、民族广场、民族乐园、民族大道、民族风情园等一批旅游业重点工程,推进建设了一批如菱塘村“王鲜记”生态园、清真村林青园林等生态园、农家乐和村村景点工程,并不断发掘“舌尖上的魅力”,打造清真食品、清真餐饮品牌,获得了江苏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单位等闪光名片,该乡已先后接待了来我国参观考察访问的国家、地区使团及旅游者数千人次,许多国际国内穆斯林政要及旅游者还在清真寺做了虔诚的礼拜。
融合发展
围绕“加快追赶融合,全面争先进位”主题,着力实现融合发展、转型发展、持续发展、精明发展和统筹发展,提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开拓菱塘经济社会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努力走在全市在沿河地区率先崛起的前列。重点突出空间布局谋划,抢抓光电科技产业园与送桥镇实行区镇合一、市委市政府将产业园北部工业区划归菱塘和宁盐高速公路穿越我乡的有利时机,加快与光电科技产业园区、与高邮城区、与宁镇扬同城化中心地带和苏锡常、与长三角核心区规划与板块的融合,增强乡域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实施“五镇同创”,即:积极争创全国美丽乡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绿色低碳乡镇、全国园林城镇、中华诗词之乡等,举全乡之力把我乡打造成为省、市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
目标
奋进目标是:一个倍增,即:到2015年底,主要经济指标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倍增,GDP年递增10%,全部工业总产值年递增20%,开票销售年递增20%,财政收入年递增1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12%;一个达到,即:2016年底,人均GDP、城镇化率、信息化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绿化水平等主要指标达到省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要求;一个实现,即:通过今后几年努力,在全国民族乡镇中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
创新
创成省创新型试点乡镇 ,菱塘回族乡素有“电缆之乡”的美誉,电线电缆产业特色明显,逐渐形成“一厂一品”的特色,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军工、机电、五金、石油、化工、汽车、钢铁、船舶、建筑等多个领域。全乡拥有30多个系列、数万个电线电缆品种,产品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并出口许多国家和地区。该乡电线电缆产业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有一批骨干型企业和一批技术人才支撑产业发展。该乡拥有年产值2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亿元至20亿元以下企业1家、亿元至10亿元以下企业16家、5000万元至亿元以下企业11家、1000万元至5000万元以下企业30余家。同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家、高新技术产品120多个、各类电线电缆配套企业80余家,拥有各类技术人才1000多人。
简介编辑早在元朝时期,菱塘就有回民定居,此地被称作“回回湾”。现坐落在菱塘回民集居地清真村的老清真寺,曾三易其址,但至今保存完好。据历史记载,寺内现存一颗已有300余年的银杏树和近百年的金桂、银桂各一株,还保存着世代相传的大明宣德年号的铜香炉两只,堪称历史文物。1989年11月,沙特阿拉伯等海湾五国驻华使节及夫人专程来到菱塘回族乡参观访问,在该寺做了虔诚的礼拜。为了方便集镇回民宗教生活,1995年投入180万元在菱塘镇兴建了中国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新清真寺,与清真村老清真寺形成南北呼应,大大方便和活跃了全乡以及邻近县、市穆斯林的宗教活动。
菱塘回族乡始终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先后被命名或表彰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可持续发展百强乡镇、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强乡镇、中国绿色小康百佳乡镇、中国最具魅力穆斯林城镇、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重点中心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江苏省园林小城镇、江苏省文明乡镇标兵、江苏省"十大"体育名乡、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乡镇。
乡镇荣誉编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光荣称号。该乡还先后被表彰为扬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扬州市社会治安安全乡镇“九连冠”、扬州市计划生育红旗乡镇、扬州市“零信访”乡镇和高邮市首家“和谐乡镇”等。2009年初,在高邮市率先被命名为“全面小康乡”,高邮市委、市政府专门作出了“全市乡镇学菱塘、全面达小康”的决定。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该乡被列为省委书记罗志军联系点。
工业
工业经济兴旺发达。全乡150多个企业逐步加快向高新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已形成以电线电缆为支柱产业,以出口服装、玩具、兔毛制品、茧丝为轻工产业,以各类新型灯饰为电器产品产业,以菱塘清真鹅、清真食品、高邮鸭蛋、“碧湖”牌水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等四大行业。2006年,全乡工业销售额达30个亿。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56项,其中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22项、星火计划项目16项、火炬计划项目18项,总投资近6亿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品30余项,通过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形成了一批新的增长点,催化了一批拳头产品和重点企业,使该行业成为该乡工业经济的重点支柱产业。,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是“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乡” 、“江苏省职工教育先进乡”、“江苏省执行标准优秀乡(镇)”、“江苏省质量管理先进乡”。为营造工业加快发展的区域优势、行业优势、特色优势,菱塘回族乡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了工业集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和建设了总面积达3000亩的扬州市乡镇工业示范园区,先后引进了60多个域外投资者前来进园创业兴业。
农业
农业经济充满生机。菱塘回族乡呈龟背型半岛地形,土地肥沃,沿湖荡滩绿地辽阔,无任何污染,为发展水产养殖业和畜禽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勤劳、聪明的回汉同胞充分利用本乡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农业特色经济,已形成水产、鹅业、蚕桑、鸽业、林业五大特色产业链,其中水产养殖面积达10062亩,年上市普水产品500万斤以上,特种水产品100万斤以上;以食草为主的菱塘鹅年饲养鹅量100万只以上,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实施了国家计委批准的鹅业产、加、销一体化项目,办起了年加工能力达120万只的鹅肉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近6000亩的桑园每年生产蚕茧达8000担,实行了生产、收茧、烘茧、缫丝一条龙,成为江苏省外贸的优质茧丝生产基地;环湖大堤栽植了百万株意扬,建成了木器行业的原材料生产基地。
地理位置编辑菱塘回族乡气候湿润,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春暖秋凉,夏热冬寒,四季分明。
菱塘,明代名凌塘桥,清代以来改名菱塘桥。
菱塘回族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高邮西湖,东临京杭大运河,南倚神居山,西与安徽省天长市毗邻,北与金湖县隔湖相望,三面环水,一面临山。地理坐标大致在东经119°20′至119°25′,北纬32°66′至32°75′之间。海拔最高点19米,最低点4.3米,主要是丘陵地带。
社会事业编辑按照现代化小城镇的要求,加快了菱塘回族乡的建设,菱塘镇呈现出一派布局合理、实施配套、楼房林立、路道宽敞、环境美化、管理有序的繁荣景象,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卫生镇”、“江苏省环境优美乡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江苏省文明乡镇”、还被列为省建设厅等30家单位联系的江苏省重点中心镇之一。天高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圆了苏皖两岸回汉同胞盼望以久的梦,沟通了淮江、沪宁、宁通、宁连等高速公路,交通运输四通八达。采用全自动化控制的菱塘变电所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信号发射塔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用电和通讯条件。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建设成绩斐然。
对外开放编辑菱塘回族乡已成为江苏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伊朗和孟加拉国教育考察团、阿盟驻京代表处萨基特主任、科威特阿卜杜勒.吉安大使、美国乔治西州大学系统体系考察团等先后来菱塘访问和考察;兄弟省、市和自治区的有关领导和各界人士经常来考察交流;国家、省、市的部份领导曾多次莅临考察。1997年5月25日国务委员、原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前来视察时,对各方面给予高度评价,欣然题词:“团结奋斗,建设模范民族乡”。
菱塘回族乡已呈现出经济发达、社会繁荣、各业兴旺、人心顺畅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回汉同胞坚信发展是硬道理,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正在围绕“工业经济强乡,特色产业富民,优美环境育人”的发展战略,为建设“更具实力、更具活力、更具魅力”的“三力”菱塘,进一步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向外引进,团结一致,奋力开拓,向着全国“模范民族乡”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