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相传当年时常有鹳鹊(颧,鹤一类水鸟)栖于其上,所以得名。可惜鹳鹊楼到宋以后被水淹没,后水退却。
鹳雀楼原址位于山西蒲州(现山西永济市蒲州镇),在南北朝时代,北周和北齐在这里形成军事对峙形势,北周的将军宇文护为了防御,在蒲州西门外建筑了一座高楼,作为军事了望台,因为经常有鹳鸟在上面栖息筑巢,所以被称为“鹳雀楼”,此地可以俯瞰黄河,所以吸引了历代许多文人登楼吊古抒怀。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区位优势,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此诗不仅刻画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而且写出了登高远望的襟怀。向西远看,夕阳贴着高山落下,黄河滚滚流向大海。要想看到千里之远,就得再登上一层高楼。后二句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生活哲理,成为不朽的名句。
王之涣 (698-742),字季凌,唐代诗人。盛唐时期有一批诗人,善于描写塞外风光和征战生活,称为“边塞诗派”,王之涣是其中的一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