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鸡是湖北省安陆市的汉族传统名菜。翰林鸡为太白菜肴之一,具有鸡肉肥嫩,色泽金黄,皮厚油亮,味道鲜醇的特点。
翰林鸡制作系用整鸡腌渍入味后,蒸至七成熟,然后去骨切块,上盘整理成原鸡形。另以蛋黄糕雕刻“翰林鸡”三字,置鸡首前,并以鸡汤、蘑菇入味和以若干小虾球点缀,经复蒸烹制成。
主要食材母鸡,蘑菇,虾仁,火腿,冬笋调 料黄酒、胡椒粉、蒜、葱、姜等。
1产地环境编辑
安陆市隶属于湖北省,由孝感市代管,位于鄂中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0′-113°57′、北纬31°04′-31°29′之间。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5.8℃。 丘陵、河谷地形兼备,适合土鸡饲养。
历史渊源
传说“翰林鸡”一菜,是友人钦佩诗人李白才华而精心制作的佐酒佳肴之一。因诗人李白向喜食烹鸡,故后人便呼之为“翰林鸡”,缘出于此。
制作工艺
制作材料
主料:肥母鸡一只(1000克)
辅料:黄酒(2.5克)、胡椒粉(1克)、蘑菇(20克)、蒜瓣(10克)、虾仁(150克)、葱段(5克)、火腿丝(20克)、生姜片(5克)、冬笋丝(20克)、味精(1克)、精盐(4克)、鸡清汤(300克)、酱油(10克)、湿淀粉(15克)、米酒(40克)、熟猪油(50克)。
烹制方法
翰林鸡辅料之虾仁
1、将母鸡宰杀,剖腹去内脏,洗净沥干置钵内,加精盐2克、黄酒、蒜瓣、葱段、生姜片、胡椒粉拌匀腌渍2小时入味,上笼以旺火蒸约1小时,至七成熟取出。去骨改成块,上盘拼摆成整鸡形,鸡首高昂。
2、将蘑菇置温火锅内,加鸡清汤50克,稍煮入味。虾仁加精盐0.5克,制成小虾球20个,相间摆在鸡的周围,上笼再复蒸5分钟取出。
3、炒锅置旺火上,倒入熟猪油烧热,下火腿丝、冬笋丝稍炒,加鸡汤、胡椒粉、酱油、味精、米酒、精盐、湿淀粉勾芡,浇在鸡上即成。
提示事项
1、鸡宰杀剖腹后要腌渍入味。
2、在处理鸡肉时,将鸡头、鸡翅拍松,以便于成熟;整理上桌时,最好除去鸡头或在拼摆时,收头握翅,以避“鸡不献首”之说。
3、在成熟鸡身上浇淋芡汁时既要均匀,又不要影响整鸡形的图案。
风味特点
翰林鸡多以土鸡制作而成,菜品造形美观,色泽金黄,皮厚油亮,食之,味道鲜醇。
营养价值
鸡肉含有维生素、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营养物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其中,鸡肉中的磷脂类物质,对人体生长发育很重要,是中国人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
适用人群
翰林鸡肉质细嫩,滋味鲜美,是一道老少皆宜的菜品。但因鸡肉性温,多食容易生热动风。有外感发热、内热亢盛者;肝火旺盛或肝阳上亢者慎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