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乡溶洞群

家乡区县: 昆明市官渡区

九乡溶洞位于宜良县城西北九乡彝族、回族乡境内,距昆明60多公里,景区面积200多平方公里,现已发现的溶洞有90多个。九乡溶洞群的形成是由于强烈的喀斯特作用,巨大的洞室、洞穴系统是地表水利地下水溶解碳酸盐岩的结果,而洞穴中堆积的色彩斑斓的钙华堆积,则是碳酸钙沉淀堆积的结晶。 洞中神田、石钏乳、石笋、石柱、石坝、穴珠卷曲石、钙板以及水流冲刷形成的峡谷、旋穴、角石,有的宛若游龙摆动于洞穹之上,有的在光线照射下折射山璀璨的色彩。九乡洞穴群还出土了大量的人牙化石、旧石器、古动物化石(东方剑齿象、中国犀、大熊猫等)等,以及阿路龙河发现的古代崖刻,都具有特殊的考古价值。

景观

麦田河两岸不同海拔高度上发现有溶洞近百个,这些庞大神奇的溶岩地貌伎九乡成为"溶洞之乡",各种溶洞景现在这里都有代表。由于九乡地区碳酸盐岩的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和水动力条件与其他洞穴系统有差别.致使儿乡溶洞群景观特色突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巨大的震撼力。
大峡谷景观,整个洞穴系统的景观反应出强烈的水动力侵蚀特征。如地下大峡谷的洞体形态,为世所罕见的地下洞穴奇观,峡谷深切还有百余米、宽仪3-20米、峡谷长200余米,两壁如削、峡底流水拍岩,声如惊雷,游览栈道沿峡谷中部而过,给人以巨大的震撼。
荫翠峡一线天.峡长千米,两岸峭壁,奇岩怪石,古树青藤,清幽迷人。
九乡神田由于地下水流是片状沿洞壁斜坡向下流动遇到阻挡时,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水中二氧化碳气体逸出,碳酸钙堆积自筑成坝,称为边石坝群。九乡神田为国内罕见的大规模洞穴边石坝群,其造型优美.错落有致。
雄狮大厅景观、大厅长宽跨径达200米,面积约15000平方术,是宽广的地下广场,洞项为一完整平滑之岩层面。形成的顶盖,犹如月球表面。
多层洞穴,自上而卜可划分为4层,这种现象是地壳间歇式抬升、底下水位随之间歇式下降而形成的。每一次地壳抬升和地下水位下降就将造就一层溶洞。九乡溶洞的多层性在叠虹桥景区反应最为明显。九乡溶洞群4层溶洞构成了其完整、庞大的系统,展示出其发族演化的全过程。第1层分布于海拔1900米左右、形态主要有溶蚀漏斗、竖井及规模较小的水平溶洞,洞内少有钟乳石等钙华沉淀。出于形成年代早,钙华已遭受再次溶蚀和风化,景观价值较低。第2层:分布于海拔1700一1800米。高出现代河床50余米,洞内无积水,但有少量淌水。有溶洞约30众个,形杰复杂多样.有沿层理发育的扁平状倾斜大厅,沿垂直节理发育的窄高峡谷形甬道和沿交叉裂隙发言而成的宽大深邃的复合大厅,以及由它们组成的交织溶洞。部分溶洞钙华发育、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穴珠、云盆、钙板等。第3层:高出现河床10-30米,有溶八30余个,形态以水平溶洞为主,亦有倾斜式或台阶式溶洞,常与下一层洞相通、钙华景观多样。第4层:分布大体与现代河床高呈一致或略高于河床。通常是在上层溶洞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成、由于与二三层洞相通,从而形成高差达几十米的大瀑布,该层溶洞构成目前暗河系统之主体,非济舟难以进入,倒石芽、边槽、堆积砾石、边石盆群发育,反映了在强大动力条件下溶蚀的特点。
洞穴瀑布以雌雄瀑布景为著名,因水至悬崖处遇阻分为两股,奔泻而下又合二为一,故命名为雌雄双瀑。雌雄瀑布落差极大,瀑布高30米,流量大,最大流量为320立方米/秒。

特点

九乡溶洞有雄、险、奇、美等特点,具体有五个方面:数量多,九张溶洞有大小66个,成群连片;体量宏大,洞穴粗犷、宏大、空阔、雄伟壮观;类型齐全,几乎集中了省内所有溶洞风景区的景观类型;钟乳石千姿百态,无奇不有;溶洞各有特点:卧龙洞空旷雄伟、幽深苍茫;神女宫尺度宜人、层次丰富;白象洞空阔宏大、气热雄浑;老枯坑是垂直溶蚀和水平溶蚀相结合的典型,科考价值大;三脚洞气魄雄浑、粗犷、空阔、幽深;大沙坝溶洞在半山坡密林中,洞中钟乳石密集饱满,琳琅满目,形象生动。

 

更多 http://www.wm23.cn/liumengyu0709

刘梦雨(2014-10-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