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岭畲族乡位于漳浦县东北部,东邻马坪镇,西邻长桥镇,东南接南山华侨茶果场,南与湖西畲族乡接壤,东北与龙海市白水镇交界,北邻官浔镇和玳瑁山茶场,总面积99?6平方公里。境内为丘陵山地,西南、西北有较多高山坡,如来麻山、铁尖石山、虎空尾山、三脚垫、大文斜等,是一个山区少数民族乡。境内溪流有源于前园和石椅的赤岭溪,经赤岭而流入湖西乡丰卿;有从山平、土塔、大?流来的溪流至双溪口汇聚,也流入湖西乡丰卿;从玳瑁山等处发源的溪水经油坑溪入杨美水库;此外尚有石坑一带的溪水流入长桥镇潭阳。水资源十分丰富,非常适宜农作物栽培,尤其对果树的发展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赤岭乡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年平均气温为21.1度,绝对最低温度平均为1.95度,绝对最高温度平均为36.05度。全年无霜期达345天,年降水量一般在1300—1600毫米之间。全乡以农业为经济主体,无原始森林和植被,一般是草本植物、灌木或由人工栽培的经济林、水果,主要水果品种为荔枝、龙眼、桃、李、柑桔、杨梅、枇杷、香蕉等。赤岭乡农业产业已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主要有:油坑村生猪养殖基地,总存栏数8000头以上;前园村2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豉豆、甜豆等;山平村晚熟荔枝生产基地,我乡被市定为晚熟荔枝生产示范乡,现有晚熟荔枝2万亩;大行村“畲村蜜柚”生产基地,现有种植面积3000亩,已经申报注册“畲村蜜柚”品牌;石坑村淡水养殖基地,现有淡水养殖水面积1000多亩。
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高岭土、叶腊石、花岗岩等矿产品。矿产品加工成为赤岭的重要工业加工项目
赤岭乡具有丰富的原生态观光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资源,畲乡境内有漳台蓝氏暨闽南畲族博物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漳州蓝姓发祥地 ——种玉堂、土塔佛祖庙、山平三官大帝庙、石椅西来庵、玳瑁悟道岩、“平台名将”蓝理将军府第等景点。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畲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始终把“发展民族乡村、富裕民族群众”作为党委、政府的第一要务,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干事创业,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全乡面貌明显发生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有利时机,大力实施“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全乡共建设水泥路63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民族工作也成为我乡一大亮点,大力挖掘和弘扬闽南畲族文化,2008年7月20日,由我乡聘请的知名作家西月著作的《所向无前/蓝氏三杰传》在漳州宾馆成功举行首发式即影视作品改偏仪式,开创了乡镇级编写长篇历史小说的先河,该影视片将成为对台宣传的又一历史题材,对闽台,漳台文化交流将起促进作用。“蓝氏三杰”成功入选漳浦“十大名片”,民族乡各项工作成绩显著。三年来,全乡有28项次工作受省、市、县委和县政府表彰,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06年被省民宗厅授予“全省民宗系统四五普法先进集体”称号,被省委、省政府评为“集体林权改革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党建工作”、“安全生产工作”、“信访工作”、“农业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等项目工作先进单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