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瞿家湾

家乡区县: 湖北省洪湖县

明朝以前,这里是洪湖芦苇河汊中一块鲜为人知的荒洲。直到明朝弘治年间,一个叫瞿文暹的汉子,为逃避官府的追杀,荡一叶扁舟闯入这里,举铳打下第一只野鸭,荒洲才第一次留下拓荒者的足迹。
  瞿文暹看中这里的富饶,于是弃舟登岸,在此落脚生根,他用打野鸭换来的银钱,筑了瓦房,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到明朝崇祯年间,此地取名为“打铳湾”。到清朝乾隆四十年(1775年),瞿氏家族逐渐发展到800多人,占当地人口八成,遂将“打铳湾”改名为“瞿家湾”。

早春三月的清晨,寒风扑面、冷雨飘飞。踩在瞿家湾红军街斑驳的青石板路上,悠长的街巷曲折蜿延,一眼望不到尽头。
  这是一座典型的水乡小镇,内荆河在它身后静静流淌。宽不到5米、长400余米的石板街两旁,是一幢连着一幢的木质结构民房,这些兴建于清末民初的建筑,灰墙玄瓦、高垛翘脊,凤点头造型的飞檐伸向长空。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是一条诗意的街,更是一条革命的街,一条湘鄂西的街!街道两旁密集分布着“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湘鄂西苏维埃省政府”、“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工农日报社”等39处革命旧址。
  周逸群、贺龙、段德昌、关向应、谢觉哉、柳直荀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这里有他们的旧居。这里有曾经统率着近3万正规红军和50余县的红色政权。当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曾受到湘鄂西人民的关注,这里的一举一动,都曾关系和影响着整个湘鄂西的历史进程。
  徜徉在石板街上,沉吟在旧址的每一处。这里的哪一份资料,哪一份物件不是在向人们陈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展厅内赤卫队员当年使用的梭标、鱼叉林立,土炮、自制手枪、锈迹斑斑的大刀等文物,仿佛把人们带入当年峰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杀敌战场。一艘名为“水上飞”的小船静静“停靠”在墙边。在洪湖水上游击战争中,水上飞曾发挥过巨大威力,在水草丛生的河湖港汊,敌人的机动船也常常被它打得人仰船翻。
  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内,贺龙同志的住室窄小而简陋,仅有两把木椅、一张旧方桌和一张老式木床,蚊帐和草染碎花布被单打有多个补丁。
  老街背后是烈士陵园,耸立着一座12米高的纪念碑,通体水磨石,正面镶嵌着黑色花岗岩,刻着由王震同志手书的“湘鄂西苏区瞿家湾革命烈士纪念碑”15个遒劲大字。
  漫步红军街后,举目四望,瞿家湾大道亮丽清新、集贸市场热闹繁华、电排河景点精巧雅致……这里的风物已打上当代文明的强烈印记,与老街的古朴相映成趣。

海绵没宝宝(2014-10-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