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浔宋代属漳浦县嘉宾乡钦贤里,明清时代属二十八都。清代设上下何、霞帐、溪坂、横口、顶赵等保。民国初期,官浔为北区,民国23年为第四区,区之下设官浔联保,民国29年改为官浔镇,辖西行、北行、市场、董门、洪霞、霞炉、西林、赵厝8保。民国33年撤销“区”一级,松庄乡(今属龙海)并入官浔镇,保甲缩编为大埔、山边、大霞、三美、磁美、西山(以上今属龙海)、锦江、西北、炉山、大溪边、赵厝、洪霞12保。
新中国初期,官浔为第三区,辖官浔镇及横口、大溪边及现在属龙海的山尾、磁灶、下厝、山边、董门头、南炉等乡。1955年,第三区改称官浔区,辖官浔镇和溪坂村、康庄村及今属于长桥镇的甘棠、长桥、青果,今属于赤岭乡的石椅、赤岭,今属于龙海的董浦、三美、山边等乡。1957年3月,董浦、山美、山边3乡划属海澄县(今龙海市)管辖,12月,官浔区公所迁长桥,改称长桥区。1958年9月成立长桥公社,官浔设管理区,辖省炉、康庄、赵厝、西北、锦江、洪霞、下炉7大队。1961年7月撤销管理区,属于长桥公社。1984年9月,大队改为村,公社改为乡,从长桥乡分出成立官浔乡,把原长桥公社官浔管理区7个大队改为7个村。以后,原属长桥乡的春建、溪坂2村分别于1985年5月和1986年5月划属官浔乡。至此,官浔乡共辖锦江、西北、洪霞、下炉、赵厝、康庄、省炉、春建、溪坂9村。1990年4月,官浔乡改为镇。现总人口23万人。
3历史沧桑编辑自古至20世纪60年代初,南溪受潮汐影响,潮水能涨到溪坂马口桥,官浔至厦门可通行帆船、汽船,上游龙溪墟(今南浦乡)、长桥、溪仔(今东升、友爱)一带土产用小船运到官浔锦江,改用帆船运到石码、厦门等埠,转输各地。那时,官浔已是土特产和工业日用品进出的集散地,而有“小厦门”·“小台湾”的称誉。60年代中期,龙海建造南溪大桥,蓄水、通行两用。后来,南溪淤浅,船只不通,官浔的商贸地位中落。1957年3月起,官浔区所辖的董浦、山美、山边3乡划归海澄县管辖,12月,官浔区公所移设长桥,改称长桥区,官浔原来在漳浦北部的政治经济中心地位因而改变。1985年5月起,官浔设乡设镇,开始恢复漳浦北部政治中心地位,随后,在锦江以北建成跨南溪桥梁,三古通官浔通海澄的公路(海三线)改造扩建,官浔将又成为漳浦北大门之一。
官浔镇西部的溪坂村马口,自古是闽粤古驿道的要冲,然而由于历代几次战乱,马口一带村落稀疏。解放后为国道324线的重要路段,逐渐改变荒凉状态。自1995年漳州市主持的“闽南花卉中心”和1996年省市联办的“福建省闽南金三角花卉公司”相继在马口成立,1998年建花卉博览园及“闽南花卉批发市场”,以后又有“漳州花卉超级市场”设立,组成“花卉大世界”,马口热闹起来。自1999年起,由省政府主办,市政府承办,每年于1月份举办一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来自海内外各地的客商、观光游客云集马口,以花为媒,招商引资,交流观赏,人山人海。从此,沿国道324线自龙海九湖至漳浦县城形成“百里花卉走廊”的旅游胜地。
2001年,漳州市在马口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马口成为漳浦北大门的繁荣地带。园区内的景观不断充实。吸引无数游客络绎不绝地前来观赏。官浔镇在马口成立经济开发区,供电、通讯等设备配套完善。有7家三资企业和“恒达加油城”等企业投建。并有新加坡、台湾、香港、广东、上海、沈阳、福州、厦门等地客商来此经营种植业和花卉业。官浔酥贡(贡糖),著名食品茶点,誉闻远近。
4基础设施编辑官浔镇农田灌溉便利,锦江、西北、洪霞、下炉等村靠山泉自流灌溉,源头各建山塘蓄水,以保旱年不受灾。春建、康庄、赵厝等村靠小南溪灌溉,康庄村于1970年建石陂拦水,以渠道引水入田;赵厝村于1978年建石陂引水入田;春建村溪床较高,不必建陂便能引溪水入田,反而常发生内涝,因此筑溪岸防涝。省炉村靠一条源于马口五牙山(红军山)的小溪灌溉,1965年建小二型红军山水库,控流节水灌田。溪坂村靠大南溪灌溉,1967年建石陂拦水,以渠道引水灌田;2001年建节水灌溉工程,从红军山水库铺设水管至马口,分支管道所到之处,能将水喷灌到果树末梢,节水效果良好。
大南溪之滨,水田易受涝灾,历史上建有堤岸,屡次被洪水冲决,解放后多次修建加固,2001年又修建加固锦江、下炉险段,长50米。同时,修复排灌渠道15条,共长35公里;修复机耕路15条,共长29公里。社区建设方面,2001年,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新建电讯大楼,扩容电话一千门;新增闭路电视用户1500户。锦江、西北、下炉、赵厝等村共铺筑4条水泥路面的村道,合计1万平方米。官浔有初级中学一所,中心小学一所,村级小学7所。 官浔中学校园面积16000平方米,校舍面积5070平方米,设18班,学生919人,教师61人。
5经济发展编辑全镇有水田1 4万亩,农地3万亩,有大片山地。水田主要种稻,也有种香蕉、蔬菜;农地种蔬菜、杂粮、果树;山地种果。共有1万亩蔬菜基地,种豆类、芥菜、生姜等。共有3万多亩果园,种植荔枝、龙眼、柑桔、香蕉、苹果枣、芭乐、青梅等。自马口建花博园,带动全镇发展花卉业。至2001年,农民种植花卉达4千多亩。此外,每年培植蘑菇、草菇30万平方米。又有牛、猪、兔等畜牧业及淡水鱼虾蟹养殖业。2001年农业总产值225亿元。水果总产量达725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66元。
改革开放以来,官浔镇各村富余劳力离土离乡,走南闯北,经商办企业、打工者据不完全统计约有8000人之多,占全镇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在上海经营制作销售面包、蛋糕的多为官浔人(约400多人),他们靠诚信和质量在世界大都市的中心地带占有一席之地。在厦门经商办厂及打工的有4000多人,在广东东莞经商办厂打工的有1000多人,还有在晋江、天津等地,他们是一支经济建设的生力军。 花岗岩、高岭土等矿产丰富,已在开发利用,有石料开工加工业、机砖业。又有轴承厂、肉脯作坊、服装厂及草袋、工艺品、木器等手工业。2001年工业总产值38亿元。
三资企业有:劲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德全高优农业有限公司、锦园高优农业有限公司、镇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绿芳花果科技有限公司、三本肥料工业有限公司、捷兴石业有限公司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