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也有洁白柔软的沙滩、蜿蜒曲折的美丽海岸线,但平潭岛真正的精髓却不在海,而在于大海与陆地交接处的那些岩石。
“平潭怪石”中数量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是一种类似于“牡丹花开”的球状同心圆风化石蛋。石蛋内部和洋葱相仿,都是一层一层的,剖面呈同心圆圈状。
平潭岛上的岩石千奇百怪,即使走遍世界也很难在别处看到。怪石静卧海边,有的如“海豚戏水”,跳跃腾空;有的又像“利鳄刺天”,锐不可当;更有“神龟登陆”,摇曳徐行……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在这类“象形石”中,最负盛名同时也最大气磅礴的是“半洋石帆”和“海坛天神”。
半洋石帆(又称“石牌洋”),位于平潭岛苏沃镇看澳村西侧500多米的海面上,远远望去是一个圆盘状的大礁石,托着一高一低的两块碑形海蚀柱,犹如一艘扬起双帆的大船正在乘风破浪地前进。其中东侧的海蚀柱高达33米,西侧的也有17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花岗岩风化海蚀柱。
在岛屿南面与半洋石帆相对应处,还有一块平卧着的,形似弥勒佛像的巨型灰白色花岗岩。这个“石弥勒”光头凸肚,双臂平直,耳喉俱全,身长330米,胸宽150米,头宽35米,头高31米,体型足足是四川乐山大佛的4倍。
除了上面这些大家伙,“平潭怪石”中数量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是一种被称作“牡丹花开”的球状同心圆风化石蛋。石蛋内部和洋葱相仿,都是一层一层的,剖面呈同心圆圈状。有人曾经数过,这种石蛋分层最多的可达18圈之多,最少的也有三、五圈,而且每一圈之间的距离都非常匀称。
置身平潭岛,各种海蚀崖、海蚀洞、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阶地等海蚀地貌星罗棋布,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大有陶渊明笔下的“洋洋平潭,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载欣载瞩”之感。而这种诗人眼中的人文胜景,在地质学家看来却是一场来自岩石与大海间的持久抗衡:有专家指出,平潭岛上的岩层主要是花岗岩,花岗岩看似坚硬,其中却有很多节理缝隙,海水顺着节理透入后不断冲蚀剥蚀,最终把岩石雕琢成了千奇百怪的造型。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yjj0128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461166761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246116676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