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市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西部,北濒黄河,分别与陕西省洛南县、潼关县,山西省芮城县、平陆县,河南省陕县、洛宁县、卢氏县接壤。东经110°21′-111°11′、北纬34°44′-34°71′。东西长76千米,南北宽69千米。总面积3011平方千米。辖10镇7乡,总人口72.77万人(2006年)。市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历史沿革
汉元鼎3年(前114年)置弘农县,隋开皇16年(596年)置桃林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桃林县为灵宝县;阌乡县最初名为湖县,北周更名湖城县,隋称阌乡县。1954年6月撤阌乡入灵宝县,仍名灵宝县。1993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灵宝县更名为灵宝市。
地质气候
灵宝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地处华北地台南缘,属华北地台南部边缘豫西隆起组成部分,南邻秦岭地槽褶皱系。灵宝地区可划分为5个地质构造单元(即黄河断凹盆地、太华山拱隆起、朱阳镇断凹盆地、崤山隆起和秦池隆起)、2种地质构造(即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由于地质运动的作用,地表由山地、土塬、河川阶地组成,有“七山二塬一分川”之称。地势北低南高,海拔高度从308米逐渐升至2413.8米,南北高差2105.8米。
交通通讯
灵宝市区位优越,境内铁路、公路、水路兼备,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网络。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郑西客运专线横穿东西,209国道纵贯南北;以市区为中心,通往各乡镇的公路全部实现了沥青或水泥硬化路面;沿黄河一线有10处渡口;通讯设施完善,全市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3.33万门,装机总量11.53万部,村村可以通电话;境内有中国网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铁通等通讯服务网点,基本上实现了无盲区覆盖。
自然资源
灵宝市处于暖温带南沿,为南北植物成分交汇区,受土壤、气候及崤山、小秦岭高大山体的影响,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生物群落,且呈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自然资源丰富。灵宝矿藏资源现已探明的达38种之多,尤以金、银、铜、铅、硫铁、大理石、花岗岩、石墨储量丰富。黄金年产20余万两,连年稳居全国县级第二位,是国家确定的黄金生产基地;硫铁矿量大质优,已探明储量达4892.1万吨,硫含量在37%以上,灵宝被誉为“黄金之城”、“硫铁王国”、“中国金城”。
旅游资源
灵宝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美,境内有老子著《道德经》的函谷关、华夏子孙寻根祭祖圣地——荆山黄帝铸鼎原,西坡国家史前遗址公园以及国家级森林公园亚武山、黄河奇观鼎湖湾等,是全国旅游热线黄河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健全,全年接待游客102万余人次。2007年,灵宝阳平西坡遗址被确定为2006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人文特点
灵宝市地处豫、秦、晋三省交界,语言属现代汉语北方语区的中原官话。文化上既有本地特色,也受 外来影响,以致境内风俗东西不同,南北各异。在文化风貌上,继承了豫陕晋的传统文化的优点,有豫剧,蒲剧(乱弹),秦腔,眉户,道情皮影戏,扬高戏、锣鼓书,木偶戏、快板书等,以及特色工艺:剪纸、编织,刺绣、纸扎,花馍、香袋、印花布,窗花、花灯等。
美食特产
自古有云:灵宝有三宝,黄金、苹果和大枣。灵宝市地处黄河中游,豫西山地,境内河川、岭塬和高山之地形兼而有之,加上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灵宝多姿多彩的土特名优产品。干鲜果品类有苹果、大枣和贵妃杏等。农产品类有小麦、玉米、黄豆、棉花、烟叶和花生等。
名优小吃类有肉夹馍、羊肉汤、脂油饼、大刀面、烙凉粉、石子馍和甑糕等。烧饼外观焦黄油亮,旋纹相套,外酥内软,醇香酥脆。甑糕软甜粘劲,味道醇厚,是上等早点佳品。其中灵宝肉夹馍遍布全国各地,声名远扬。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