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宝(283-336年),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东晋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志怪小说的创始人。其先新蔡人。祖父干统,三国时为东吴奋武将军都亭(今湖北恩施)侯;父干莹,曾仕吴,任立节都尉,迁居海盐,博览群书,晋元帝时召为佐著作郎,“以家贫,求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曾参与镇压荆湘流民起义(杜弢之乱),赐爵关内侯。后王导提拔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
传说干宝因有感于父婢死而再生及其兄气绝复苏,乃编集神怪灵异故事为《搜神记》。他在序中自称:“虽考志于载籍,收遗佚于当时,盖非一耳一目所亲闻睹也,又安敢谓无失实者哉!”此书为我国魏晋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保存了许多古代民间的传说,如《干将莫邪》、《相思树》、《董永卖身》、《李寄斩蛇》等,给后世文学艺术以深远影响。在著名的《聊斋志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作品中,有许许多多的情景和描述都是从《搜神记》中汲取营养和精华的。近代文学大师鲁迅的《铸剑》故事就取自《搜神记》中的《三王墓》,凡此举不胜举。
除此之外,《搜神记》的影响还体现在文学的其他领域,在戏剧方面,家喻户晓的《天仙配》、《相思树》,就与《搜神记》中的《董永》、《韩凭妻》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而元杂剧《窦娥冤》,其脉络可直接上溯到《搜神记》里的《东海孝妇》。在诗歌方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写及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日夜思念,让道士施展法力求见贵妃魂魄,其情节就取自《搜神记》中的《李少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