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广东高州中学110周年华诞。转眼间,我已经从广东高州中学已毕业5年了。我很庆幸能在这间学校里面度过了我的6年中学生涯。高州中学为什么留给我这么深刻的印象?下面让我为你介绍我的母校——高州中学。
说起高州中学,没有高州人说不知道的。这间学校是我们高州人心中最好的学校,说白了就是高州乃至茂名的重点中学。学校前身是创建于明代(1569年)的南岳书院,始建于隆庆三年(1570年),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1年)改为“高文书院”。近代在许多名流学者的倡议下,1903年在原校址筹办“高郡中学堂”,是年5月扩建校舍,1905年3月15日开学。这是清末“废科举,兴学堂”运动中较早涌现出来的新学制学校。1911年辛亥革命后改名广东省立高州中学,1925年改称广东省立第九中学,1933年复称广东省立高州中学,1949年解放后,一直沿用“广东高州中学”之名。
高州中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辛亥革命时期,就读于该校的进步学生,曾先后创立“新高同志社”和“雄辩学会”,秘密阅读进步书刊,宣传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有些人于辛亥革命前夕参加同盟会,投身到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去。
早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该校毕业生黄平民、朱也赤就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高州沙田镇爆发了“沙田起义”,两人分别担任中共南路特委书记、特委委员,成为当时广东南路著名革命家,1928年两人壮烈牺牲。当时的国民党人梁华盛、邓龙光等,原为该校学生,后来投笔从戎,参加东征和北伐,战斗在革命前线。
抗日战争开始不久,该校毕业生廖盖隆、杨优德、杨林熙(杨毅)、卓树基、程均昌、杨进琳、刘淑祥(女)、余荣中、李淑珠(女)九人于1938年7月有目的有组织地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为高州中学校史写下光辉的一页。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该校学生掀起了遍及全县的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9月至1949年10月解放,该校一直有中共支部,人们称誉高州中学为“高州青年的革命摇篮”,“高州学生运动的基地”。
文革期间曾经遭到停办,文革结束后复办,并将校址选定为高州城区中山路31号,靠近高州市委市政府大楼。历届的高州市委市政府一直对很重视高州的教育,对高州中学尤其重视。随着学生人数逐年增多,中山路的校区的环境资源容纳有限,市委市政府当机立断,2002年学校高中搬迁至位于高州市城南茂岭的新校区,新校校园面积13万多平方米(200多亩)。并将中山路的校区正式更名为广东高州中学初中校区。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确立了“求真•至善•达美”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目标,以“爱国、团结、勤奋、进取”为校训,形成了“严、勤、实、活”的校风、“高标准、严要求、勤学习、苦钻研”的学风和勤教善导的教风。百年名校风风雨雨,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了3000多名专家、学者和高级干部,为社会各界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如近代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丁颖,改革开放后的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和香港安达国际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江可伯先生等都是高州中学杰出优秀校友。
欢迎大家参观我的母校——广东高州中学。
广东高州中学的主页:http://www.gdgzzx.com.cn/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梁远洋:http://wm23.cn/Ocean438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