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定州历史悠久,春秋时期齐相管仲在此筑城,战国和汉代两次定为中山国都,公元400年始称定州,后历代设州置府,民国初改州为县。1949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后,设立定县区督察专员公署,1954年定县专区撤销,1986年撤县建市,2005年被确定为河北省扩权县(市),2006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为“千年古县”
文化名城。定州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名胜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级文保单位7处,省级文保单位15处;馆藏文物5万余件,数量居河北省县(市)首位、被评为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市。定州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先后涌现出汉代音乐家李延年,唐代著名诗人崔护、刘禹锡,宋代著名哲学家程颢、程颐,现代教育家、史学家、美术家王森然,人民音乐家张寒晖等一大批文化名人,被誉为诗歌之城、状元之乡。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晏阳初先生,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定州开展平民教育。定州秧歌、子位吹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旅游胜地。定州现有全国最高的砖木结构塔—开元寺塔,北方保存最好的州属贡院—考棚,全省第一座对外开放的大型砖墓室—东汉中山墓;清风店战役纪念馆被划定为冀中红色旅游区,北疃惨案烈士陵园修缮一新;黄家葡萄酒庄被评为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目前,正在加快河北文博园建设,全力推进以开元寺塔、贡院、文庙、南城门、晏阳初旧居为重点的文物旅游核心景区,打造华北京南旅游目的地。
蔬菜之乡。定州是联合国工发组织确定的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无公害蔬菜播种面积68万亩,12个品种通过无公害资质认证,9家龙头企业通过国家或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油料和肉类总产位居全国“百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先进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富民兴农先进单位、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示范市、河北省农产品加工基地示范县和河北省“蔬菜之乡”等称号。
工业新城。定州已形成能源、汽车、化工和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依托定洲电厂、长安汽车、旭阳焦化、伊利奶业等4大立市项目,正在建设河北重要的能源基地、华北最大的商务车生产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独立焦化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液态奶生产基地。同时,占地9500公顷的唐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沙河工业园已完成总体规划,其中唐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被列为省级产业聚集区和循环经济示范示点,30年内三个园区投资1200亿元以上,搭大平台,招大项目,构筑定州中等城市建设的产业支撑体系。
商贸之都。定州现有各类市场150多处,其中农副产品专业市场20处,工业品市场16处,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5个,西城蔬菜批发市场连续9年被评为省十大农副产品市场之一,鲜活农产品市场被命名为国家级“定点市场”,市场总量居河北省各县(市)首位。近年来,新建大世界购物中心、时代广场、安佳国际建材城等7个大型商贸龙头,目前正在建设华北物流产业基地,形成了辐射周边县(市)的商贸物流中心。
华北重镇。定州地处河北省中部,位于京、津、石三角区的战略腹地,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之称,市区距石家庄机场38公里,半小时可以上天;距天津港220公里,两小时可以出海。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京郑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纵贯南北,朔黄铁路、定河公路横穿东西,省级公路四通八达,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宜居家园。定州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近30万,供电、供水、供气、供热、通讯等公共设施齐全,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路网形成“八纵六横一环”棋盘式格局,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化率达到34.5%,跨入全省县(市)30强,荣获河北省人居环境奖,是保定市重点发展的次中心城市和全省重点培育的10个高标准中等城市之一。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市、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人口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我爱我家乡,定州欢迎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