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廖乾五(1886年2月18日—1930年9月3日),原名正元,又名华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政治、军事干部。1886年生,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八仙龙门人。早年曾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反对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政府的斗争。1922年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参与领导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1924年初作为汉口特别区的共产党代表,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汉口地委委员。1926年任第4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代主任、主任,率部参加北伐战争,转战湘、鄂、赣、豫诸省,参与指挥攻占平江、汀泗桥、贺胜桥、武昌、马回岭、九江等战斗。
1927年7月下旬奉命赴九江参加武装起义准备工作,不久参加南昌起义,协助叶挺指挥部队行动。起义后任革命委员会总政治部秘书长、宣传委员会委员,第20军党代表。1930年夏任中共湖南省委军委书记,到任不久被捕,于同年9月3日被秘密杀害于长沙,时年44岁。
生平经历
廖乾五1886年2月18日出生于平利县龙门乡一个贫苦的知识分子家庭。乾五幼入私塾,稍长,从大哥廖翰屏(秀才)读书;曾从邻村教师练拳习武。1906年冬,同农家姑娘杨富秀结婚。次年2月13日(阴历正月初一),赴汉口欲寻秘密从事反清活动的二哥廖定三(同盟会员)谋事,由于盘费用尽,流落黄陂县,当乡村教师数年。后由二哥资助,1911年毕业于京师农业学堂。民国初年,在北京农事试验场工作。1916年,陈树藩摄取陕西军政大权,曾邀乾五回陕任职。乾五目睹陈树藩所作所为,愤而离开西安回汉口。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乾五患上严重的骨髓炎,治疗三年方愈。1920年,在湖北省军政府交通部长熊晋槐(同盟会员)家当家庭教师。
五四运动使廖乾五的政治生活发生重大转折。1921年8月,经早期共产党人包惠僧、李汉俊介绍,同施洋等人参加武汉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次年在董必武、陈潭秋的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2月初,他和项英、许白昊、陈潭秋、施洋、李之龙等领导了汉口江岸铁路工人的罢工斗争。在“二七惨案”中,同项英侥幸脱险。11月20日,代表武汉通报社出席湖北全省国民外交协会成立大会。12月30日,任新成立的国民党汉口市党部筹备处副主任。1924年1月,廖乾五出席了标志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代理国民党汉口执行部宣传部长。4月,担任中共汉口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委员长为包惠僧)。5月13日,设在汉口德润里23号的地委机关遭敌破坏,廖乾五机智脱险,到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中央决定包惠僧、廖乾五到广州参加军事工作。
1924年8月,孙中山创建“大本营航空局铁甲车队”,中共广东区委选派廖乾五任政治部主任,包惠僧兼任政治教官。11月底,广东革命政府接受苏联军事顾问的建议,改组铁甲车队,易名为“建国军大元帅铁甲车队”,廖乾五任党代表(后一度兼任卫士队党代表),并兼任该队中共党小组长。在中共广东区委的领导下,廖乾五、徐成章(队长,中共党员)、周士第(副队长,经廖、徐二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等对全队官兵进行严格的军事、政治训练,充分发挥党小组的战斗堡垒作用,使铁甲车队成为我党最早掌握的一支革命武装力量。
1925年7月11月,以铁甲车队为基础,组建该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北伐前夕改称第四军独立团),廖乾五升任第十二师政治部主任(上校)。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引起廖乾五的极大愤慨。4月15日,廖乾五、张发奎等主持召开国民党第四军各级党部执监委员会议。一致决议,“本军全体同志,誓为先锋”,讨伐蒋介石。5月,张发奎、廖乾五督率第一纵队,以伤亡1万余人的巨大代价,经过上蔡、临颖战役,击溃奉军在河南的主力,为东出潼关的冯玉祥部占领郑州、开封铺平了道路。
1928年春,中共中央派廖乾五到北方工作。他到北平后,立即受到国民党特务的注意和跟踪,被迫一日数迁,无法开展工作。后来,在高文灏(又名高幼湘,廖乾五在武汉时教过的学生,时在北平上大学)的资助和掩护下,化妆秘密离开北平,到密云县暂时隐藏。当时密云县城驻扎着军阀的部队,兵多百姓少,无法活动立足,只好辗转仍回上海,在中央军委工作。
1929年中共中央又派廖乾五到中共湖南省委从事地下工作。1930年,担任中共湖南省军委书记,负责对敌的兵运工作。任职不久,即不幸被国民党湖南当局秘密逮捕,作为“要犯”羁押入狱。1930年9月3日在长沙市郊被秘密杀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