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粹—道情

家乡区县: 陕西省清涧县

    道情是陕北的地方剧种之一,是以清涧道情为主体,溶合了部分三边道情和神府道情之精。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也是曲艺的一个类别。道情始源于唐代道教(古代的神仙信仰和方仙之术)的道曲它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大力宣传出世思想。
到了南宋时期,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为伴奏乐器。时长日久人们都听烦了,道士们为了招来听众,用它演唱些民间和历史题材的故事,这样果然见效,听众逐渐增加,明清以来流传更为甚广,社会上的一些听众也慢慢地学着唱,题材也逐渐扩大,在各地同民间歌谣相结合,发展成许许多多的曲种,有的故称谓“道情”,陕北道情就是其中之一。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也有时只唱不说。

清涧道情,从可考资料看,其曲调产生于唐朝,道情戏始于明清时期。经过一千多年的演绎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主体韵味的原始性:道情曲调由古代道士传经布道吟唱而形成,所以其主体风格是柔和婉约、平静典雅的一种超凡脱俗的气韵,体现了道家清静无为的出世思想。虽经历代传唱,这一主体风格始终保持不变。
.
2、唱腔细节的随创性:由于传唱历史悠久,传承体系在民间,传唱群体松散无序,所以道情唱腔在传唱过程中,在一些细枝末节有着较为宽松的随创性。
3、音乐元素的包容性:清涧道情在传承中,从演唱形式到演奏器具,以至演唱风味,不可避免地受到秦腔、晋剧及陕北民歌的影响和渗入,体现了非主体音乐元素的包容性。
4、情感表达的多样性:清涧这一地域,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人们的生存状态艰辛,所以道情腔调里,既有一些悲情哀怨与无可奈何的愁愫,如《苦腔》、《泪板》等,如泣如诉,也有少许不满现实、与命运抗争的尖锐呐喊;同时还有表达喜庆欢快的旋律和节奏。
5、表现形式的灵活性:道情演唱既可在盛大节庆场面上,文武场排开、一板一眼的规模演唱,也可众人席地而座,三弦一引,轮流演唱,如“闹窝铺”,还可以一个人在田间地头荒腔野板式的自唱自娱。
6、音律韵味的独特性:道情的主奏乐器三弦、四音、管子、梆子、渔鼓等,全是民间自制而成,虽造型粗砺,但音色特殊,韵味别致。

magicjoe(2014-10-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