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的山水是为将军、为战争而生的。
红安县境内地形极为复杂,山地、丘陵、冈地与冲击小平原各种地形都有,有时面积不大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山地-丘陵-平原三种景观。县北的天台山主峰四周皆90度的山崖,山顶却是一块6亩的平地,可算是世界上最小的“高原”了。小小的1796平方公里土地上却发育着滠水、倒水、举水三条长江支流,红安的版图为长条形,南北长,东西窄,其西南和南部与湖北武汉的新洲、黄陂两区接壤,西北与湖北大悟县接壤,北部与河南的新县接壤,东部与湖北麻城接壤,位于红安中部的县城城关镇与武汉中心城区直线距离80公里。
这个概念可以用一个比方来说明:如果红军在红安南部地区的丘陵冈地上架起大炮,就可以轰击武汉城区的敌人;假如要撤退北行30公里就进入到河南省新县的大别山深山区。也就是说,红安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如此特殊的地理环境也难怪被西方军事家称为“山地游击战的圣地”。
宣统《黄安乡土志》记载的35个氏族中,有23个是从江西迁来,占65.7%。红安的大部为古麻城孝感乡,民风彪悍,孝感乡为中国八大移民圣地,自古人员流动较大。人员的流动丰富了红安的本土文化,同时这里的人也不局限于此地。一有机会都想跳出红安,几乎没有人愿意留在此地。并不是不爱家,而是文化决定,这种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
在当时,想离开红安闯世界最好的路子有3条:一是读书,二是学手艺,三是参军。而参军是最容易办到的,因为红安由于革命运动那时到处在招兵。红安古为麻城的一部分,由于红安的姜家畈(城关镇)到七里坪地处偏僻,政令难施,嘉靖二十一年麻城县监生李大夏等上书朝廷请求建县:“本县全场姜家畈,接壤黄冈、黄陂边隅地,近信阳、光山、罗山等州县,路通牛头山、牢山等寨;地僻民顽,官难遥制,盗贼出没,数被劫杀。乞于姜家畈设县治,保障地方。” 从这个呈文中“地僻民顽”四字,可见民风彪悍之一斑。 事实上,正如优胜劣汰,战争涉及生命,恰恰是真正检验智慧的标尺。
1984年4月,李先念在红安和当地干部闲谈时说:“那时我们什么也不懂,也不知道什么叫马克思,但是有朴素的感情,就是地主阶级不好,你要杀我呢,我就非杀你不可,杀两个我就赚一个。”就是这个“朴素”的生存,使他在战场上神鬼莫测。李先念在1946年曾被中共临时授予陆军中将衔,建国后辞掉大将衔不受。在解放战争组织中原突围前夕,李先念令一个旅留在司令部,佯装无行动,美方代表白罗素上校为了摸清中原军区真实情况,提出要见李。李在前线接报火速赶回司令部,按规定时间接见了美蒋代表和中外记者,还在当晚设宴款待。饭毕星夜赶赴前线,发出总攻命令,一举撕开突破口,从西面平汉线全部突围。白罗素上校得知,大惊失色,坚决认为李不可能有分身术。“中原突围”被史学界公认“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毛泽东专电李先念:“整个突围战役是胜利的,敌人毫无所得,你们这一行动给反动派以极大震动与困难,故你们的行动关系全局甚大。
” 红安自然条件落后,但是这里有读书的传统。在解放以前,红安稍大一点的村子,都有私塾。只要不是360天天天挨饿,家长都会送孩子读书。在红安籍贯的将军中有“农脚子”,也有上过黄埔军校的。没有文化的将军在战争年代利用空闲也在拼命学习。这后来被人总结成是“为什么很多红安将军后来都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原因。 将军反哺红安
红安县城关口矗立着一块巨型招牌,写着徐向前元帅的题词——“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徐向前元帅是山西五台人,但他的革命生涯却是从鄂豫皖开始的。在肃反中被张国焘杀害的红安女红军程训宣就是他的妻子,徐帅对红安有很深的感情。 徐帅如此,红安籍的将军们几乎都尽最大努力帮助过家乡。
1981年,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的韩先楚回到家乡红安上新集镇。时值隆冬下雪,他去乡亲家串门,看到屋里黑咕隆咚、冷锅冷灶,人穿的衣服单薄,被子千疮百孔,就立刻让秘书给兰州军区打电话传达一个特殊命令:火速往红安调拨5万件旧军大衣。当秘书询问他这笔钱从哪里出时,韩先楚火了:“没地方出,从我的工资里扣;我死,再扣我儿子的、孙子的!” 秘书打完电话,将军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晓得不?红安在革命战争中死了多少人?1949年解放后统计人数33万,有14万人在战争中牺牲和遇难。红安过去叫黄安,红安的‘红’字是十几万红安人的血。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人民把最后一碗水、最后一尺布、最后一双鞋、最小的伢子都奉献了革命,5万件旧军大衣算什么,他们早就有权利过上好日子,我们愧对父老乡亲!” 在红安的李先念纪念馆,存放着一封信,是李先念临终前写给铁道部和国家计委有关领导的。这封信的大意是:我们发展经济不要忘记老区,无论从哪个意义讲,铁路线也要把红安挂上。信中说的铁路线就是当时要兴建的京九线铁路。这样一来,就得到了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敲定了这个方案:绕道17.5公里。建成后笔直的京九线在安徽阜阳拐了一个弯,拐进了大别山的腹地,通过了红安境内
这是李先念为红安家乡做的最后一件事:写此信后一个多月,他就逝世了。1995年红安铁路全面动工,但资金不足,这时红安籍将军陈锡联又给铁道部长写了信,并在红安的一份报告上作了批示,问题很快得到解决。1996年中央电视台推出《大京九》大型系列专题片,其中的一集《铁路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就是指京九线绕道老区。红安人对这个“弯”的喜悦难以言表。这条铁路打破了黄冈地区无铁路的历史,老区经济由此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红安籍的将军后人还在红安并住在故居的,只有况玉纯将军之子况小健。 况玉纯共有4个儿女,况小健最小,今年50岁,回红安前,况小健在北京铁道部门工作。况小健因为思念家乡,于2004年5月回到红安,居住在当年况玉纯将军的一间破屋里,跟堂弟况绍万在一起吃饭,生活上很简陋,洗澡、上厕所都极其不便。况小健说自己生活简单,每天有点面条和馒头吃就行。“虽然我没有为家乡做出什么贡献,但是我看到这方热土我就很欣慰。”况小健是北京户口,但他不打算再回去,“我的根在红安,我死也要死在红安。” 湖北省仅存的10位“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中,有3位老红军住在红安县乡村,华家河镇有两位,刘友厚是其中之一。 刘于1923年参加革命,他的父亲有兄弟5人,都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罗厚福(红安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75年5月因病在武汉逝世,终年66岁)将军说,“革命不能无后”,于是将自己的堂妹嫁给了他。 1946年部队大转移,刘友厚夫妻带着儿子不方便,李先念就动员他们回家乡躲避起来。他们回到红安老家当农民,直到20多年前才确认红军身份。 今年89岁的刘友厚孤身一人住在华家河镇大学村一栋平房里,屋里十分简陋,没有衣柜,几个纸壳桶用来装衣服。老人自己烧柴做饭吃,儿子曾想给他买煤气灶,他说不会用。
刘老有一双做绣花鞋垫的巧手,也是他的特殊爱好,他平均两天做一双,到处送人。他说,这是红军时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留下的好传统。“现在儿孙满堂,我挺知足的。”
94岁的老红军周明是红安的媳妇,住在红安县华家河镇邹集村。
周老是四川人,1931年参加红军。1945年,在李先念、陈少敏的介绍下,她与原中原部队军官邹顺清结为夫妻。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包围我中原部队,内战一触即发。中央指示保存实力,分散突围。周明怀孕在身,陈少敏大姐劝他们夫妇先回家乡躲避。解放后,
邹顺清考虑到妻儿都在乡下,放弃了进城工作。可谁料到,“文革”期间,他们夫妻被打成叛徒,受尽磨难,直到1982年,他们才被确认为老红军。 邹顺清去世后,民政部门在城里为周明老人买了房子,但她住不习惯,还是搬到邹集村的儿子家。她的思维有些糊涂了,但胃口很好,每餐能吃一碗排骨、一大碗饭,喝两杯啤酒。
去年9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说最牵挂的是村里的孩子,学校条件不好,没有图书室,孩子们看不到课外书,希望社会上有好心人能帮助建个图书室。经报道后一家武汉的公司发动职工捐资10万元,购置了7500册图书,在山台联校建起了一个标准的图书室。
今年周明又对记者说,她此生最后的心愿是为家乡建一座桥。
她家就在滠水河边,一条河水阻隔了两岸数万农民的往来。她说,如果国家能建这座桥,她也要带头捐钱。
“旅游活县”
花园宾馆在红安县委的后面,沿着约100米的深巷前行,右边是古老的直檐建筑,带有明显的徽派风格。墙上的大方砖烧制得十分坚硬,现在方方正正的,每隔几块,就刻着“正堂许”的字样:道光时的黄安知县叫许庚藻,现存的衙门墙面就是他整修的,这也是黄麻起义时起义军主要攻打的目标之一:当时是国民党县府所在地。墙上弹洞斑斑,很多弹洞很大很粗,看得出并非正规兵工厂制造的枪械击发,而是鸟铳之类。现在这个地方已经成了文物局,院里面是个篮球场。
花园宾馆四个字是江泽民同志写的,很多中央领导都到过红安并住在这个宾馆。进入普通单间,只有两张床、茶几、椅子和电视。宣传部的新闻科长吴剑介绍,县里马上要引进外商来经营,把宾馆弄得好一些。
由于是将军县,在红安各处都能感觉到这种气息。花园宾馆的霓虹灯下面就是一个便利店,主要卖本地的土特产品,所有几乎都冠有“将军”字样:将军地盐脆花生、将军酒。花园宾馆南行是红安县的“王府井”,人来人往很热闹,第一个比较大的酒店名字就叫“红都大酒店”。其它的如将军城小学、将军花园、将军大道、将军广场数不胜数。
红安拥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很多,在近年这些资源才找到了整合点。2004年8月,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指示,要把红安建成全省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不久,国家发改委等13部委将红安列入100个红色旅游精品景区(点)。“红色旅游是红安的看点和突破点,但形成规模还尚待时日。”红安县旅游局长金庆红如是说。在红安县的有关报表中显示,去年旅游业收入增长20%,这令红安官方很兴奋,他们认为近年“旅游活县”的提法是正确的:“打将军牌、走招商路、建后花园、树新形象。
” 为发展旅游,红安县制定了《红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这个规划制定红安就花了85万。政府出面邀请了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专家组,在红安和周边进行了半年的调研考察,才制定了这个规划。又请了专业的策划公司对县内红色旅游项目进行了策划。“特别是旅游景区,我们都是按照4A级景区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定的。”金庆红介绍。当年的黄麻起义发生地七里坪,马上就将成为4A级景区,红安县在这里靠招商投资了5000万。
关于现在红安红色旅游的一组最新数字是:
湖北红安革命教育学院,投资1亿;李先念故居改造,投资120万;李先念图书馆,投资1000万;扩改建旅游公路100公里;全县累计投入景区开发建设3亿„„
在《红安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红安还是以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为主,整个公报的子项中并无“旅游”,文教卫类中只有“纪念馆(站)13个,博物馆1个,文化馆4个”,还是此前“拥有”。在综合叙述中,公报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速度偏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民增收困难较大;农村教育现状令人担忧;招商引资滞后性过强;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从1985年到现在,我们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在这样的介绍中,红安仍令人心头沉
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