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盛泽人家

家乡区县: 苏州市吴江区

镇名由来

盛泽地处江浙两省的交界处,春秋时期是吴越两国的边城之地,故盛泽最早的地名叫“合路”。清乾隆《盛湖志》上有这样一段记载:“盛泽古名合路。因春秋间吴越相争,而古檇里在王江泾,名射襄城,盛泽与黄溪皆边城之地,可为吴,可为越,难为分析,故名合路。后禾城(嘉兴)迁徙,是处化为青草,故(三国)孙吴时名为青草滩。至唐宋时仍名合路村。”根据此说来推断,既然唐宋时犹名“合路”,那么盛泽之名最早只能起于南宋。                                               

 

其实早期水路通达时,盛泽因其地理因素,贸易并不发达,真正的贸易中心乃盛泽最东边的黄家溪,其临近京杭大运河,水路十分便利,当时黄家溪的巨商亦是不少,然后来太平天国起义,长矛四处烧杀掳掠,黄家溪也未能幸免,自此,经济中心开始向盛泽转移,交通也开始向陆路发展,盛泽开始慢慢建设起来,成就了今日之辉煌。

 

 

关于丝绸

盛泽的丝绸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当地生产的“吴绫”就成为贡品;到了明清时期,这里出现了一批专业生产丝绸的作坊和进行丝绸交易的“绸市”,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重要工商业城镇,来自全国各地的绸商汇聚在这里采购丝绸,市面兴旺,会馆林立,盛泽很快就以发达的丝绸织造业和繁荣的丝绸贸易而名闻

遐迩,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绸都。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曾对盛泽绸市的繁荣作了详尽的描述,而“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日出万绸,衣被天下”就是对当时盛泽的生动写照。

改革开放以来,盛泽的丝绸纺织业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形成一个规模庞大、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配套完善的产业系统,纺织业已成为盛泽经济的支柱,占据全镇工业经济总量的90%以上。今天的盛泽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产业基地。

盛泽的传统纺织产业由于现代技术的注入而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造,

呈现了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                                          

虚假的繁荣(2014-10-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