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地灵 杜受田 滨州市

家乡区县: 滨州市滨城区

杜受田(1788-1852年),字芝农,山东滨州(今滨州市滨城区)人。为咸丰皇帝之师。其父杜堮为清嘉庆时期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其家世显赫,久有“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因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并有加授“太师太保”的高官,《中国文学大词典》、《书画大词典》、《中国名人大词典》对其家均有记载。

杜受田,清山东滨州旧城里人(今滨城区南街杜家)。1787年生,官宦诗书人家出身。清咸丰皇帝之师。其父杜堮为清嘉庆时期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其家世显赫,久有“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因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并有加授“太师太保”的高官,《中国文学大词典》、《书画大词典》、《中国名人大词典》对其家均有记载。

清道光三年杜受田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时称传胪),选庶吉士,授编修,后为山西学政。道光十五年特召进京,直上书房,教授太子读书。道光十八年升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实录馆总裁。咸丰即位后,加太子太傅兼吏部尚书,调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道光进士,授编修。历任内阁学士,咸丰帝师,连擢工部、户部侍郎,工部尚书。咸丰即位后,深得信任,任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调礼部尚书。向荣屡遭弹劾,他保全向荣,后荣为钦差大臣,率部围困天京。咸丰二年(1852),黄河决口,奉使赴山东等地赈灾,修治黄河。在途中染病卒,谥文正。(砚迦案:有清一代,谥“文正”者仅八人: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文正”是谥号的最高待遇。又,清代制度,赐谥须由内阁票拟,再由皇帝钦定。)他为官勤谨,曾直上书房17年,朝夕辅导,未尝一日离。

有一次清道光帝命各位皇子到南苑打猎,实际是试一试皇子们的武艺怎样。按清朝惯例,皇子读书时外出须向老师请假。杜受田沉思良久,向四阿哥耳语:“阿哥到猎场中,只坐观他人骑射,自己千万不要发一枪一矢,并约束随从不得捕杀任何生灵。回来时,皇帝一定会问何故,你可以回答:‘时方春和,鸟兽孕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且不想以弓马一技之长与诸兄弟争高低。’”

当天狩猎结束,六阿哥所获猎物最多,正在顾盼自喜之际,见四哥默坐,随从也垂手侍立,感到奇怪,就上前问道:“诸兄弟皆满载而归,为何四阿哥一无所获?”四阿哥平静地回答:“今天身体欠安,不能与诸兄弟驰逐猎场。”天色将晚,诸皇子携所获猎物复命。果然皇上询问缘故,四阿哥就把杜受田教的话说了一遍。清道光帝龙颜大悦,对身边的大臣说:“这才是君主之度。”

平心而论,四阿哥无论文韬武略,还是健康状况,都比不上六阿哥。清道光帝直到死前仍对传位之事下不了决心。有一天清道光帝重病在床,自知无回天之术,临终前最后考察两位皇子的能力和气度,决定继承人。六阿哥的老师授计说:“晋见时,皇上若在病榻上询问治国安邦大计,你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杜受田则对四阿哥说:“你若陈条时政,论智力、口才根本比不上六爷,只有一策:皇上若自言病老,将不久于人世,你只管俯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晋见时,清道光帝果然询问身后治国大事,六阿哥无视皇上痛苦之状,口若悬河,大谈自己治国安邦的见解和抱负;四阿哥则一如师言,面对父皇的垂问,悲伤得涕流满面,以至于不能作答。清道光帝在病榻上,仔细观察两人的言谈举止,最终被四阿哥的举动所感染,对身边的大臣说:“皇四子仁孝,可当大任。”第二天清道光帝驾崩,领班大臣宣读密谕:“着皇四子奕詝继位。”四阿哥终于击败六阿哥,自己登基做了皇帝,年号“咸丰”。

清咸丰帝即位后,感激老师的拥戴之恩,任命杜受田为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遇事言听计从,奉若生父。清朝协办大学士相当于明朝的宰相,在朝廷中最有权势。杜受田也想凭借咸丰的信任以展自己的治国宏图。清咸丰帝即位不久,他首先建议起用林则徐、周天爵等在鸦片战争中因主战而被撤职的大臣,以镇压刚刚爆发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山东、江淮地区受灾甚重。杜受田上疏请截留江、广漕米六十万石救济灾民,并荐山东、江宁布政使督办赈务。是年7月9日杜受田在实施赈务途中触染暑疫,逝世于淮安清江浦,终年66岁。杜受田逝世后,清咸丰帝伏案痛哭流涕,如丧考妣,朱笔写下了一段极富个人感情的话:

忆昔在书斋,日承清诲,铭切五中。自前岁春,懔承大宝,方冀赞襄帷幄,谠论常闻。讵料永无晤对之期,十七年情怀付与逝水。呜呼!卿之不幸,实朕之不幸也!(《清史列传》第11册,第3202页。)

他亲自带领两班大臣前往祭奠,并追赠杜受田为太师大学士,谥号“文正”。“太师大学士”和“文正”是清朝人臣中最高级的一种册封,清嘉庆帝以来汉族大臣被追封太师大学士者,仅杜受田一人而已。

斯巴达克(2014-10-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