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位于市区东北部,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高新区5.6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达7平方公里(含金川公司一、二期扩建工程),其中高新区1平方公里。开发区主要依托中央、省驻金大企业,围绕金川镍钴基地、甘肃重化工基地和河西商品粮基地的建设,进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立足金昌实际,面向国内国外,依靠科技进步,实行动开发,采取“双劳整推”、“一厂两制”、“放水养鱼”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措施,走出一条符合省情、市情并具有地方特色的开放发展之路,已逐步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化改革的实验田,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园及新的经济增长点。 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截止1998年底,开发区已形成固定资产约6.8亿元,形成生产能力11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1.1亿元,上交税金1.69亿元,为企业减免税金1.46亿元,安排就业1.85万人。累计审批项目256项,建成企业187家。其中9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2853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5041万元,上交税金2379万元,建成各类项目16项,其中生产性项目10项。完成技术改造13项,投资48万元,完成新产品开发15项,投资560万元。开发区经过十年创业,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实力,为今后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开发小区初具规模。建成了一批在国内和西北地区具有竞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工业群体。以金川铜管厂、金川铜材厂、金川有色合金厂、金川特钢厂、金川粉末冶金厂为代表的冶金工业成为开发区支柱产业的龙头。以金川硫酸铜厂、硫酸镍厂、硫磺厂、草酸厂、双钠厂、氯碱厂、化工试剂厂为代表的化工企业,成为化工产业主体。以金川特种焊条厂、金川电控设备厂、金川磁钢厂、金川特种铸造厂、金川电线电缆厂为主的机电工业形成了机电行业的主体。以金川混凝土制品厂、金川水泥厂、八建建材厂等为主体的建材企业成为建材行业的龙头。以金昌制药厂、金昌保健食品厂等为主的医药食品工业形成了医药食品行业的主体。目前,已有产品品种350多种,数千个规格型号,许多企业及其产品在国际国内具领先水平。
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兴起,在省计委、省科委的主持下,制定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以资源为基础,努力实现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指导思想和点线面结合的发展模式。目前高新区已经省科委设定的企业11家,还有若干家在近期内陆续上报。11家企业为金川铜管厂、金川特种焊条厂、金川粉末冶金厂、金川特种合金厂、金川特种铸造厂、贵金属加工厂、化工试制厂、铝镍合金厂。金昌制药厂等,项目总投资2.7亿元,形成生产能力4.5亿元,1998年实现工业产值为3.4亿元,共有职工4600人,其中科技人员1260人。
开发区有20多个项目列为省级国家级火炬计划,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7项,如镍氢电池、镍储氢材料及纯镍纤维、镍扣、氢氧化亚镍、纯镍丝、超细硫磺粉、镍基合金焊条、钴粉、硒粉、氯化亚铜、交流消声降温节电器、红芪口服液等一大批科研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不仅填补了我省和国家的空白,更形成了一定生产规模,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如化工试剂厂是国家定点镍钴盐试剂企业,贵金属加工厂是我国最大的贵金属加工企业,粉末冶金厂的镍粉、青铜粉,在产量、销量都居全国第一,高品质硫酸镍、镍铝合金被评为省部优产品,各种特种焊条、焊丝、冰箱空调用冷凝管、毛细管在西北占有绝对优势,部分产品并出口国外,体现了金川资源转化为产品后的巨大潜力,也体现了金昌高新区的实力及发展前景。
招商引资初显成效。近几年开发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重中之重,采取多种形成狠抓落实。是一成立专门的招商引资机构,选派得力人员从事此项工作;二是组织力量,积极参与国内外举行的一些大型经贸洽谈会,广泛地接触国内外客商建立经济联系。特别是近几年我们先后参加了西安中西部投资贸易洽谈会、烟台亚太经合组织国际贸易洽谈会、北京高科技周展览和兰交会,并在当地新闻煤介进行宣传,召开招商项目发布会;三是以上海、山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地为招商重点区域,经常性地派员上门招商,与一些大企业集团、私营企业、港台地区客商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四是强化服务功能,不断改善投资软环境,管委会设立了投资服务中心,为投资者提供项目建设全程服务;五是推出的招商项目注重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企业资产重组和产权产易。通过努力开发区吸引市外投资建成项目39个,总投资6400万元,引进外资3500万元,建成独资、合资项目16个。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