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的小城之一,大埔,是我的家乡。然而作为一名吃货,家乡最让我留念让我回味的不是那美丽古朴的景色,而是那些街头巷尾的小吃,每每让人欲罢不能。大埔街头巷尾的传统小吃数不胜数,其中最为出名的要数以下一些了。
薄饼
薄饼皮韧馅香,口感柔软滑润,味美而不腻,风味独特。咬一口唇齿留香,吃一条回味无穷。薄饼制作工艺特别讲究,首先把面粉和水、少量盐按比例调好,然后不停地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和成浆状的面筋。再选用特制厚度约1厘米的平底锅,用文火烧热抹上少许油,把拌好的面筋用手抓起,轻轻抛在镬面上,迅速提起,是平底锅上粘上一层薄薄的面筋,煎成薄如蝉翼的面皮。取起,包入预先用的豆芽、豆腐干、蒜白、香菇丝、肉丝、鱿鱼丝、虾米瞪调味加工好的馅料、卷成长筒形,即包即食。
忆子粄
忆子粄忆子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要领是:一是用糯米粉作粉皮,揉搓至软韧粘结,分成小团,撒上适量的生粉,压成粄皮;二是制作馅料,一般以靓肉片、鱿鱼丝、豆腐干、蒜白、香菇、虾米等为原料,加上适量的食油和酱油,焖至熟透,然后把馅料包进粄皮里,扎成四方立体形,用干净的叶子包好,涂上食油,放蒸笼里,用猛火蒸熟,再加上佐料,即可食用,其味别具一格。
算盘子
算盘子算盘子主要原料为芋头、淀粉,比例为2:1,配料有靓肉碎、鱿鱼丝、香菇、虾仁等。制作方法:将芋头削皮、洗净、切片、洒些盐、蒸透、热掺入薯粉,加开水拌匀揉韧,搓成条状后,切成颗粒,搓成圆形,再用拇指与食指按,成两面凹的扁圆形,有如算盘上的珠子。后放进沸水锅里煮熟,捞起滴干水份,再放进锅里与配料炒匀,倒入用猪骨熬好的上汤,洒上葱花或元荽,就可上桌。其味香滑,鲜美可口。
笋粄
笋粄、豆粄笋粄、豆粄其制作包括粄皮和内馅两部分。粄皮以薯粉为原料,用开水拌和揉搓,配以适量煮熟的芋或甘薯,制成薄度小圆形粄块;内馅则以半肥瘦猪肉及竹笋(冬笋为好)为主,分别切碎,再配上虾米、鱿鱼丝、香菇、胡椒粉、盐等。然后用粄皮裹住肉馅,捏稳封口成半月形,放进开水锅中煮至粄块浮起即熟,便可加上佐料食用。
珍珠粄
珍珠粄珍珠粄原名老鼠粄,著名作家杜埃认为此名不雅,故改名为“珍珠粄”。它的主要原料是粘米。做法是用冷水浸几小时后,捞起滴干后磨成粉,然后用开水拌和,反复揉搓至适度后拧成团,即以特制的“千孔粄擦”架在锅上,将粄团压在粄擦上用力来回磨擦,便可擦出每条1-2寸的粄条掉在锅中,待粄熟浮面时捞起,置冷水中浸泡,冷却后再捞起晾干即可备用。食用前,煮或炒均可,配上肉丁、葱花、胡椒粉等佐料,美味有加。大埔县内以西河一带珍珠粄最为有名···
菜丝粄
大埔传统小吃菜丝粄,以糯米粉作皮,菜丝、瘦肉等为馅料制成形似“包子”的粄,逢年过节才能品尝的美食。其口感滑、味道甘、鲜美可口,以大东镇一带最为有名。
鸭松羹
鸭松羹鸭松羹制作原料为纯净洁白的淀粉、红糖、猪油、生姜及陈皮碎末。其制法先把生粉炒熟,再将红糖加适量的水煮稠,用粗纱布过滤,除净杂质,放回锅里,撒上生姜及陈皮碎末,加上适量的油。待煮沸时,一边把炒熟的生粉用细筛均匀地筛选进稠糖上,一边缓慢地注入油料,并不停地搅拌,直至羹呈黑褐色,光亮润泽,香气喷发时便成。其味香甜松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