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几何时,住着自建房,看着一栋栋单体楼拔地而起,以为房子就是这样盖、人居就这样的顺德人,可能真没想到几年后,顺德到处是一片片时尚新颖、各具异国风格的名牌楼盘,小三房、大三房、四房、复式、公寓、大平层、别墅等各类户型应有尽有;曾摆着“地摊”卖着楼花的“老一代”销售人员,又何曾想过,数年后,没有高大上的销售中心根本吸引不来客人;曾经只有一纸图纸也能卖楼的房企们,应该也没有想过,数年后,不单要讲究产品质量,还得挖空心思大搞各种主题的营销活动、大力宣传品牌才能笼络消费者的心;那曾只有本土开发商竞争的顺德楼市,如今也已被外来房企大鳄们竞相入驻,占据顺德楼市大半壁江山,本土品牌却越来越少……
这,正是顺德楼市近年蓬勃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九年,弹指一挥间,顺德楼市迎来了轰轰烈烈的大发展时期,政府近年施行的大交通建设,让顺德与周边城市的距离拉近,辐射力更广,加上顺德雄厚的经济底蕴和强大的消费力与缓慢落后的楼市发展形成强烈反差,顺德楼市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外来品牌房企的不断进驻,为顺德楼市注入新鲜血液,由此带来的先进开发理念和经验,带动楼市发展迅猛,顺德的人居环境也从此揭开新篇章。
本版文/图 吴花明
2007年,春天里的故事
2007年的春天,或许就是顺德楼市发展的分水岭。
在此之前,尽管顺德楼市在2005、2006年间已出现如康城花园、海琴湾、君御花园等呈现欧陆风格的楼盘,然而,在没有“过江龙”游入的状态下,顺德楼市发展仍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
新篇章的开启,就定格在2007年的那个春天。
在那个春天里,一座叫“万科·新城湾畔”的小城在大良新城区崛起,并以高于当时大良已经被认为高端楼盘价格上倍的价格——“7”字头开盘,竟也引来冲着“万科”品牌而来的置业者彻夜排队抢房的景象,一举激发了顺德消费者的购买力。从此,顺德楼市不平凡的四年大发展被拉开。
相对于当时普遍楼价不超3000元,印象仍停留在2005、2006年楼价不超2000元的顺德市民来说,万科一来便叫价“7000元”的举动不仅仅是疯狂,更是品牌的彰显,而对于追求品牌、又富有的顺德人来说,冲着万科的品质与品牌,彻夜排队抢购一空也不是奇事了。
接下来几年的发展便能看到,万科带来的还不仅仅是楼价上的冲击,更重要的是理念,万科带来了样板房、带来了以横切面展示建筑材料、还有全新的营销理念。随后,龙光、保利等外来开发商的相继进驻,外来开发商的陆续入驻不断冲击着本土开发商,也促使他们向外来房企学习。
随后成为本土房企天下的大良东区,明日华府、海悦新城、东林美域等楼盘“后来居上”,以不亚于外来房企楼盘的质素呈献给顺德市民,而蓬勃发展的东区也一时成为顺德楼市风向标。
2009年,第二次跨越发展
2007年年末,为遏制上涨过快的楼市,国家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尚未经历过国家调控的顺德楼市有点不知所措,一时间,冷风吹遍各楼盘。就在各开发商还在忙于想方设法应对调控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时候,2008年“金融海啸”随之而来,让本来就冷清的楼市更加雪上加霜。
然而,就在开发商“勒紧裤头”准备过冬的时候,经济发展的颓势让国家不得不果断出台“4万亿拉动内需”的“救市”政策,市场阴霾因此被一扫而空。在暗淡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后,进入2009年的元月,便开启了强势“反弹”行情。
这一年3月,楼市“小阳春”如期而至,3月底,位处大良东区的新盘“东林美域”开盘,首推“城央一号”组团一百多套产品,一开售即售出八成。随后,接踵而来的4月份,顺德各大楼盘都人气十足,购房者一改此前观望心态,成交量日渐放大。据当时顺德区商品房交易信息网记录数据显示,3月份中旬开始,顺德全区日成交量竟能达250套以上。
当年5月,新货入市丰富,成交势头不断攀升,明日华府二期大面积产品开盘当天即售六成;水悦城邦CBD财富公寓首批单位推出即售罄;博澳城推出开放首批别墅板房即吸引上千客户前往品鉴;乐从威斯广场、金河水岸等新盘开售都取得好成绩。而下半年后,入市产品更丰富,仅大良便新增近20万平方米的住宅供应。
如果说,2007年开启了顺德楼市的第一次飞跃的新篇章,那么,2009年的“逆转”,便开启了顺德楼市第二轮飞跃的序幕。接下来的2010年,顺德楼市一路高歌,房价也水涨船高,并吸引了雅居乐、金地、招商、佳兆业等更多外来龙头房企的进驻。此外,这一轮的楼市大开发中,不仅限于大良,镇街楼市更是风生水起,尤其是乐从、北滘、容桂、陈村这几个镇街,楼市表现活跃,名牌房企云集,楼价更是堪比大良,特别是乐从和陈村,每每均价破“万”,成为十镇街中的楼价高地。
2011年,遭遇史上最严政策
持续高温的楼市,终于在2011年迎来了最沉重的打击:史上最严调控政策“限购”落地。
2011年3月,“限购”政策落地于佛山。对于“不差钱”的顺德人来说,“限购”正是一个戳中要害的政策。此前的种种提高首付、利率上浮等都没有能阻挡顺德人购房的脚步,然而,“限购”却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当年的五月黄金周,成交暗淡,“限购”政策给予了楼市当头棒喝。
在2011年下半年里,楼市阴霾浓重,成交冷清,如何撬动交易成为各开发商迫在眉睫并必须攻克的难题。终于,在2012年春,“以价换量”成为了市场的主旋律,在市场“众志成城”的以价换量下,积压了一年多的刚需被撬动,市场呈现回暖迹象。然而,相对于早年红到发紫的市场来说,被撬动的那点成交显然让各开发商们觉得大不如以前。
有一个数据可以佐证一下市场的变化。据区商品房交易信息网记录显示,2011年5月的总成交量为1379套,成交面积为17.39万平方米;2012年5月的数据为1927套,成交面积为23.3万平方米;而限购前的2010年,5月总成交量为2306套,成交面积为27.07万平方米。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限购当年的5月,楼市成交十分惨淡,而2012年和2009年的数据尽管相差不太大,但不能忽视的是,2012年的时候,市场拥有的产品量远比2009年多得多。
2012年,顺德城市升级五年行动纲领开启,各镇街纷纷依据升级目标建设“新城区”,大良东区向东延伸发展,此前的东区板块扩容至顺峰山、碧桂路那边;德胜新区保利地产开发CBD启动区;此外,乐从新城、北滘新城、容桂东部等板块的楼市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的陆续起建。无疑,2012年时的顺德楼市产品版图已远非2009年时能比拟。
2013年,“过江龙”陆续游来
市场带着限购政策以及不温不火的态势走进了2013年。这一年,不得不说的是土地市场。
尽管二级市场上遭遇限购政策、房贷收缩、利率上浮等不利因素影响以至于“市道中落”,然而,或许正是交易市场乏力导致土地价格也有所回落,各大房企不约而同地加紧了扩张的步伐。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至2013年,顺德的土地市场走出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
说到土地市场,必须要说的是碧桂园集团。这个发家于顺德,以一句“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为宣传语红遍全中国,成为全国龙头房企的“本土大鳄”,在近两年,竟以“王者归来”的姿态反战顺德市场,迅速拿地,布点,并以高端产品定位来操刀顺德的项目。从扩大本家的顺德碧桂园版图到龙江碧桂园、容桂碧桂园、钻石湾等,都冠以“钻石”名,彰显其高大上的品质。
同样在近年楼市发展中扩张步伐强劲的本土房企还有美的地产,从扎根北滘到容桂、大良、杏坛,美的布点达5个之多。
碧桂园的强势回归,美的的快速扩张,说明的便是顺德市场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同样,在顺德市场尝到甜头的万科、保利、雅居乐、招商等一众“过江龙”纷纷在顺德圈地,据记者印象,入市的大面积商住地块几乎均被外来房企瓜分。在2012年7月,敏捷地产首进顺德,以13.6亿元拿下大良东区一13.5万平方米商住地,成为当时东区占地面积最大的项目;9月,万科以15.8亿元拿下德胜新区总面积达113223 .93黄金靓地;2013年1月,保利以8.7亿元再夺德胜商务区一面积为92190.73平米地块,该地块与其正开发的CBD启动区“保利中环”项目相连接;4月,招商地块经过70多轮的竞拍,以13.2亿元拿下德胜新区一面积为71036.39平方米商住地,首度进军大良,地块毗邻万科、保利项目;同年,还有雅居乐、绿地、龙光、龙湖等房企在顺德拿下地块。
2013年游进顺德的“过江龙”中,最值得关注的要数旅游地产龙头房企“华侨城集团”的进驻,11月1日,华侨城集团首度进驻顺德,以14亿元拿下顺德创智成片区(大良东区)三地块,总面积逾41万平方米,将开发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更是政府推进城市升级的重点项目之一。
编后
从2005年开始,顺德楼市开始兴起到现今发展成百花齐放的局面,汇聚了众多外来知名龙头房企,可谓“星光熠熠”,然而,在外来房企相继登陆顺德,并且在顺德市场大放异彩的时候,本是顺德楼市开发主力的本土房企却是陆续淡出顺德市场,要么远走顺德寻找机会,要么清盘结算,就连一些扎根顺德多年的顺德老牌房企也以此为结局,而在土地市场上,也鲜见本土房企拿地的身影,这不得不令人惋惜!而本土房企将如何可持续发展,更是值得本土业界去深思。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