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人普遍喜欢吃的还有一种糍粑叫油冒糍。它是用糯米做成再用油炸熟的糍粑。为什么叫油冒糍?因为在用油炸糍粑的过程中,开始放糍粑进锅时会从锅底冒起许多水泡来,钟山人便形象地用本地土话将它称为油冒糍了。做油冒糍时,就是先把糯米打成粉后用一部分放水在锅里煮熟,然后倒入盆或簸箕中,捞上生粉后用力搓成粉团,再捏成一个个小粉团。捏成小粉团后做成什么样的形状就由各人的喜好来定了。比如,有的捏成圆形、里面空的,有的捏成饼形的,还有的为讨小朋友高兴便捏成小鸡、小鸟等动物形状的。捏成形后放入油锅中炸(钟山人讲冒)熟即可。
在桂东南的贺州钟山一带,除了这些传统节日以外,每个乡镇、每个村寨、甚至每个姓氏都有自己不同的节日。就拿正月来说,从年初一到元宵节,几乎每一天都有村寨在“惯节”。正月里的“惯节”也称为“赶会期”,原为出嫁的女儿、姑婆回娘家省亲相会的日子,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姓氏,一个村寨共同的节日。
同一个村寨里,不同姓氏惯节的日子也有不同的。像位于思勤江畔的红花镇黄姜村,莫氏选择每年农历正月月四、四月初八作为节日,而苏氏人却选择农历二月二、五月初三惯节,隔壁的铜盘村,陶氏人在八月社前一天惯节,俗称“馋嘴社”,意即还没到秋社这一天就提前过节了,卢氏人则在社这一天惯节。据说这样安排,一方面是与他们宗祠里的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特殊日子或祖宗的生日有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强同村中不同姓氏之间的相互来往。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因为这些村寨中不同姓氏之间有通婚的习惯,惯节这一天,出嫁的女儿当家后要在夫家招待客人,就不能回娘家去了,这样娘家就会显得冷清。所以夫家和娘家就分别选在不同的日子惯节,以免时间上的冲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