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0九年,伊山秀才方小兰创学,以“卫公书院”基址建立的“伊山镇三育小学堂”,一九一三年,前清廪生、民国省议员、白蚬人陈百川与方合作,推行新学,校名易为“大伊山市立三育小学校”。“五四”运动唤醒民族志士,朱仲琴等校长,熟谙自强之道,端在教育,自誓力矫时弊,以教救国,抗战期间,校名更为“伊山中心小学校”。
在民族危亡之秋,学校顽强坚挺,奋然前行。一九四九年后,学校昌盛发展,曾先后被命名为“师范附小”、“实验小学”,治校经验,示范一方。千禧之年,学校乔迁新址。
至此,新老校园占地约四万六千平方米,校舍面积约二万六千平方米,教学班六十多个,学生四千余人,教师近二百名,规模空前,气势恢宏,设施完善,景色怡人。学校始建至今,校风卓荦,严规世传,名师相继,英才辈出,三育并重,成绩斐然,前驱后继,革故鼎新。而今而后,学校将依托灌云深厚的人文底蕴,树立人本、科研理念,秉承善教,乐学校训,弘扬求真、务实校风,以德立校,师魂育人,为国求知,为国务能,为国修身,此乃吾侪之天职,祈望共勉之。
学校以“构建能适应未来世界需要的,使学生既全面发展又具有个性的小学教育”为办学指导思想。为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伏特教育,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培养既在品格、知识、能力、身心等素质方面等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又具有适应未来社会交际、创新的潜在智能的学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