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文化

家乡区县: 广东省信宜市

信宜尽管信宜是山区小城市,但也有数千年的历史,也拥有其特色的文化。其中可以分为建筑文化、风俗文化、工艺文化、艺术文化等;其中建筑文化中以镇隆镇保存的古建筑为代表,风俗文化以年例出名,工艺以玉雕出名,艺术文化以飘色最为出名。 简介  建筑文化  信宜古建筑文化——镇隆古书院。镇隆古书院位于信宜市镇隆镇。  学宫,也称孔庙。建于明嘉靖十四年;在大洪国起义中作为大洪国王府。 艺术文化  飘色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信宜飘色最早流行于镇隆;每逢元宵佳节或重大喜庆活动时都会举行飘色巡游。

  信宜飘色艺术它原取材于神话故事和古典传统戏剧的某些代表性情节场景,飘色造型逼真,扑朔迷离,让观众叹为观止,深受民众喜爱。 风俗文化  年例是信宜一个重要风俗,信宜年例受古俚僚文化习俗影响,至今遗风依存,年例的飘色、春牛舞、白花灯巡游、八音、人班戏更是粤西独树一格,与相邻县市不同。年例一般维持三天,分别为起年例——正年例——年例尾。地处山区的信宜人,农村各种生活习俗与其它地方基本相同。信宜市语言有信宜话、涯话两种。  

   信宜饮食习惯普遍以大米、番薯、东薯(土豆)、木薯、玉米等为主食,以猪、鸡、鸭、鱼、蔬菜及豆制品为菜肴。信宜人喜好大碌竹(又叫烟筒),类似水烟,农村几乎家家有备,如有抽烟客入门来访,首先以大碌竹招待。  信宜民间文化娱乐,部分人爱玩乐器,喜欢竹笛、拉二胡、弹琴、擂大鼓、舞狮舞龙、唱粤曲、唱采茶、唱山歌、 舞春牛。劳动之余,在树荫底下,以木棍、竹枝或瓦片做棋子,玩牛角棋、锅笃棋、三鸡棋、云棋,金水水火土五行棋和军棋、象棋。工余三五成群玩打狗,打丈、架人梯、叠罗汉、藏青、捉俘虏等活动。女孩子则玩走窝(又叫走牛耳)、抛石子、跳绳、拔河等游戏。

   春节是民间最大节日,各家各户张灯结彩,村村喜庆,大人给小孩派利事。正月十五左右,城区及周边镇都做年例,每家每户轮流请客吃饭,并开展舞龙、舞狮,放电影、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  信宜话  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离不开语言,讲信宜文化一定要谈一谈信宜的语言。要知道信宜语言包括有白话、涯话(客家话)两种。同时信宜境内通行的方言是经过人口迁移传入,长期整合形成的。  信宜话的分布特点是“沿江分布”:境内鉴江流域为粤方言区,黄华江流域和南江流域原为客家方言区。由于鉴江流域的粤语处于强势,不断向黄华江流域渗透和扩展,使黄华江西岸的客家方言区逐渐演变为粤方言区,黄华江东岸的客家方言区逐渐演变为客粤双方言区。

suchan(2014-10-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