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志叙官推第一,溪场著绩属开先。”廖长官纪念馆位于凤山公园,山门上这一副楹联,再现了安溪开发先驱廖长官的丰功伟绩。
据《安溪县志》记载,廖长官名俨,字端庄,长官是民之尊称。廖俨原籍河南汝南,生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正月初二。乾符二年(875年)榜眼及第。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点太子宾客兼国子监祭酒、御史中丞、上柱国。因唐四镇节度使梁王朱温于天祐末(907年)弑唐昭宗及哀帝,深为愤慨,遂于后梁开平三年(909年)避乱入泉州,隐于小溪场(今安溪)。小溪场位于晋江西溪上游,隶南安县,百姓闻知廖俨是前朝忠良,德望夙著,遂奉为长官,故民间有“未有安溪县,先有廖长官”之说。
廖俨率民除暴,招集流民,开垦山地,布施教化,颇著功绩。廖俨去世后,为纪念他的功绩,后人塑其像于灵著庙(位于城厢镇员宅村),并在县署内建廖公祠崇祀。
上世纪90年代,在海外侨胞廖苑生等人的资助下,于东岳庙西旁迁建“廖长官纪念馆”,杨成武将军为纪 念馆题名。2002年5月,廖长官纪念馆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廖长官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凤山碑林,碑名由中国书协名誉主席、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写。据介绍,该碑林是县委、县政府为弘扬先贤开拓精神,激励后辈再创辉煌,于1995年春筹建,2000年冬落成,共树有碑石200多块(含长官颂碑),有序分布在依山而建的碑廊上。碑石上,镌刻有国家高级官员、海内外书法名家、历史名人的墨宝,碑文中,草书、隶书、楷书、篆书各种字体齐全,堪称一座书法宝库。
廖长官纪念馆坐西北向东南,主体建筑廖公祠大殿面积266平方米,宫殿式结构,重檐歇山顶,大门外及左右走廊竖立10根大石柱,雕刻名家对联,很有艺术价值;正面两根朝八仙的石龙柱,活灵活现,雄伟壮观。走进殿内,头戴长翅帽,身披朱红袍,端坐正堂的是廖长官塑像,左右为福德、功德两龛。
导游介绍,廖俨为官以“清廉、爱民、勤政”著称,因其组织有方,小溪场人民安居乐业,人口日益增多,初具“土沃人绸、政顺民安、陆水可通、市场繁荣”的县治雏形,奠定以后置县的坚实基础。小溪场于南唐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设置清溪县,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名为安溪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