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家乡区县: 虞城县

虞城历史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灿烂辉煌。虞城的先民们站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源头,开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在中华民族历史长卷里,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1、早在六千多年前,随着地壳的变动和气候的变化,这一带的海水逐渐褪去,广袤的东部平原基本形成。这一时期。虞城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湿润温和、植被茂盛、水陆动物种类繁多、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居住,所以虞城的先民们便来到这里,开始了漫长的适应自然、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历程。

2、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期,由于火的发明和使用,先民们的生活方式逐渐演化,由狩猎发展到饲养畜禽,由采集过渡到种植农作物,居住也慢慢固定下来,选择那些自然形成的较高的地方,即今人仍称呼为冈、丘、堌堆的地方、以避免洪水和潮湿。虞城已发现并经考古专家鉴定的已有多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如营廓遗址、杜集东大寺遗址、魏固堆遗址、古王集遗址、堌堆坡遗址等。

3、斯文开天之祖——仓颉

仰观天地万物之变,俯察鸟兽鱼虫之迹,呕心沥血,整理创造了汉文字,开启了中华民族由蒙昧通往文明的大门,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不朽的先哲,刻碑勒铭。其墓及祠在今王集乡堌堆坡。

4、商均

帝舜之子。大禹受舜禅让继帝位后,为了让舜能享受到后人的祭祀,便把商均封在有虞,商均成为虞城的奠基人。商均虽非圣非贤,但其后代虞思却收养了少康,以至成就了他复兴夏代的大业。到了周代,他的后裔又做了周的陶正。被成王封在陈国的胡公满也是他的后代。至今其墓冢尚存,仍高大巍峨,位于利民镇城西南三里。

5、堪称酿酒鼻祖的杜康,又是赫赫有名的夏代中兴之王。他在避难有虞为庖正期间,发明了秫酒,后逐渐积累创造了一整套酿制酒的工艺技术,为后人所称道。

6、中国第一贤相伊尹,虽出身奴隶,却具超凡的王佐之才,不仅助汤灭夏,建立了名声赫赫的商王朝,而且力佐五帝,使刚建立的新朝代逐渐由稳定走向发展,他由此赢得了阿衡的尊号,死后被商王以帝王之礼葬于亳(今店集乡魏堌堆)

二、底蕴厚重,人杰地灵

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西周建国,封微子于宋,称宋国。因虞领宋地,故归属于宋。直到公元前286年,宋灭于齐,虞与宋荣辱与共,同样经历了由兴到衰的全过程。周代是奴隶制发展到鼎盛的时期,周公制定礼乐,正人伦,别夫妇,各项制度日臻完善,社会运转逐步规范化。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征战连年,但经济仍然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因而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发展,学派林立,百家争鸣。伟大的先哲墨子、庄子就是宋国人。

1、秦统一六国,行郡县制,设虞县,隶于砀郡,为虞地设县之始。汉袭秦制,仍称虞县。到了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砀郡为梁国,虞县归梁国。至汉文帝时,孝王刘武封为梁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即后人称之为梁园,虞县即在其范围之内。顿时,四方豪杰文人雅士,毕集于此,游胜景,为诗赋,盛极一时。司马相如的名篇《子虚赋》,枚乘的《七发》都是游梁园的即兴之作。梁园名胜在虞县境内者有孟渚春游,龙岫烟云、纶城晚眺等,直至唐代,众多诗坛巨匠李白、高适、杜牧、李贺等都曾来此游览、凭吊,留下不少名篇佳作。如李白《梁园吟》“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高适《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长路出雷泽,浮云归孟渚”;李贺《梁台古愁》“梁王台沼空中立,天河之水夜飞入”;杜牧《汴河怀古》“锦缆龙舟隋炀帝,平台复道梁汉王”等,直至后来历朝历代,吟咏酬唱不绝。

2、虞城儿女有着保家卫国抵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巾帼英雄花木兰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征战沙场屡建战功,但不慕名利,不图荣华,令人敬仰。

3、隋开皇十六年(596)设虞城县,此乃虞城之名的来历。唐因之。唐玄宗天宝四年(745),李白的族兄李锡任虞城县令,玄宗为之颁敕命《敕虞城令长新戒》,录之如下:“我求令长,保刈下人,人之不安,必有所因。侵渔侵广,赋役不均。使之离散,莫保其身。征兹善理,寄尔良臣。与之革故,政在维新。讽风变俗,背伪归真。教先于富,惠恤于贫。无大无小,以躬以亲,青旌劝农,其惟在勤。墨绶令行,孰不攸遵。曷云效之,我泽如春。”李钖在虞城任上,政绩卓著,德行广闻,据传说,官宅有一旧井,水清而味苦,公尝之曰:“既苦且清,足符吾志”,汲用不改,后变为甘泉。当他离任时,全县绅民因树而书颂46篇,诗仙李白亲自撰书的《虞城令李公去思颂并序》仍载之史籍。

4、凛凛风骨杨东明,身为朝中大员,仍心系苍生,一生上疏数十次,尤以《饥民图说疏》著称,冒死上奏朝廷,感天动地,救数十万灾民于倒悬。

5、浩然正气阎尔梅。生于明末,身逢乱世,参加复社,极力反清,两次战败被俘,但不屈不挠,大义凛然,后从济南狱中逃脱“一驴亡命八千里,四海为家十二年”,多次拒绝为清廷做官。

ldr1995(2014-10-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