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春秋时期,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到处游说,宣传他的儒家思想,想求个一官半职,以便治理天下,谁知到哪国哪国都不用他。 新蔡关津乡:子路问津处
(新蔡关津子路问津处残碑)
这年,孔夫子从楚国返回鲁国。一天傍晚时分,孔夫子坐车来到新蔡,到了离县城十来里的关津渡迷了路。他见两位农夫在地里干活,就让弟子子路前去问路。子路跳下车子来到农夫面前问:“关津渡口离这儿还有多远?该走哪条道啊?”一个叫长沮的农夫不应答反问道:“车上是谁啊?”子路说:“先生孔丘。”“是鲁国的孔夫子吗?”“正是。”“孔夫子不是一位圣人吗,怎么连关津口在哪儿都不知道啊?”说着扛起镢头就走了。子路吃个没趣,干气又不便发火。这时,子路见另一个农夫还没走,就上前探问。这个叫桀溺的农夫问他:“你是谁?”子路连忙答道:“在下是孔丘的门生子路。”桀溺说:“当今天下大乱,没有救世主,不知孔夫子有啥治国良策。像这样到处游说尽是白费工夫,还不如种地吃饭哩。”说罢,又干他的活去了。子路没有打听到渡口反而受了一顿奚落,气得够戗。孔夫子听了子路的诉说,“唉”了一声,半天才自言自语道:“要是天下太平了,我还出来干什么?”
后来在其他农夫的指点下,孔夫子和弟子在太阳落山时候来到关津渡口。这里河道蜿蜒曲折,水如银带;两岸岗峦起伏,芦苇丛生;垂柳翠绿,百鸟争鸣;晚霞映照,景色宜人。孔子观罢,不由赞道:“关津晚渡,万佳景也!”从此,关津晚渡成为新蔡八景之一,招来不少游人墨客。这里兴起了集市,十分热闹。
为了纪念孔夫子,后人在关津集南头修建了“问津台”,还立了一块2米多高的石碑,上面刻着“子路问津”五个大字。
《论语·微子第十八》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新蔡关津乡:子路问津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