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西北大学化学系硕士生吴晓梅(音)上周参加了当地的一个招聘会,看着眼前争夺电信营销岗位的大学生人群,她感叹:“形势太无情了,在这座城市里,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开豪车的有钱人,而我可能从事这些工作一辈子也买不起那些车的一个轮胎。”
国家媒体称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是政府扩招计划的成就,但它也造成了就业市场上的期望差距。新毕业生当中有很多人是在农村长大的,他们从小被灌输的信念是:上了大学就能过上好日子。但在暑期的招聘会上,很多这种毕业生发现,他们能得到的薪水比工人的工资还低。
在大萧条初期,一些美国年轻人把就业市场低迷视作当“失业快乐族”的机会,但中国有另外一个词:“啃老”。这个词是指中国年轻人入不敷出,于是要“啃”父母的积蓄。大城市近年的大学毕业生平均起始工资为每月400美元,根本没有希望在就业之初就实现什么经济独立。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胥青山说:“这种快速扩张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前所未有的,就业形势不好的根本原因就是这种扩招。”
新增大学毕业生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农村,通常是家里第一个脱离种地的人。在学校,他们也许面对着父辈做梦都没想过的大都会世界,而一旦毕业来临,他们找工作的难度远甚于城里同龄人。
根据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田丰的调查,城市家庭出身的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约为12%,而农村家庭出身的则为30%。如果考虑到最近城市背景的大学毕业生比农村背景的毕业生薪水高出20%,差距看起来就显得更大了。中国就业市场的这种现状意味着出身富裕城市家庭的年轻人或许可以靠“啃”父母的金钱和人脉取得成功,可是来自农村的年轻人除了一纸文凭外,往往一无所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