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之沙湾飘色-民间艺术

家乡区县: 广州市番禺区

【简介】沙湾飘色是一种在岁时节令期间进行巡游展演的传统民间艺术活动形式。明末清初已有雏形,主要是在每年正月初三“北帝诞”祭祀活动期间抬着与北帝有关的人物造型巡游。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每逢酬神庙会,广东各地的流浪艺人便装扮成戏曲人物造型表演,叫做 “赛色”或“彩色”。清中叶受中原一带“色”艺术的影响,番禺员岗、市桥一带的“水色”、“马色”传到沙湾。沙湾飘色以色柜为展示舞台,由4至8人抬一色柜,色柜上站立一个8至10岁的古装儿童——即 “屏”,“屏”上再站立一至两个2岁左右的古装儿童—— 即“飘”。飘色是以“屏”和“飘”的扮相、姿态、服饰及道具有机结合组成造型,来表现某个故事、传说、戏曲和风俗内容。色柜、屏、飘用一根钢枝(色梗)承载和连在一起,色梗藏在色柜、屏、飘的服饰和道具内,给人悬空而立、凌空而起的艺术效果。

【黎汉明-沙湾飘色代表性传承人】

黎汉明,男,1946年9月生,广东番禺人,黎汉明祖辈都有从事飘色制作的传统,从小便跟随父亲参与飘色巡游活动与飘色制作已有30多年,是现有的沙湾飘色艺人中资历最深厚的少数几人之一。沙湾飘色制作是一项集体劳动的成果,单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他主要学习飘色的核心——色梗的制作技巧。1958年开始,由于历史原因,沙湾飘色停办多年。直至1979年,沙湾飘色巡游才恢复,黎汉明等人一方面继承传统的技艺,重新整理原有的多个板色;另一方面,创新题材,制作出新的板色,如《柳毅传书》、《龙女牧羊》等。为了改善飘色的表现力,他曾到番禺本地、广州其他地区寻找合适的钢材,制作更具承重力的色梗。1979年至今,他参与创作的板色包括:直上云梯、八仙过海、昭君出塞、柳毅传书、三取珠旗、龙女牧羊等,在历次大型飘色巡游中出色,制作并不断创新。
退休后,黎汉明继续参与飘色巡游活动与飘色制作活动,并加入了沙湾镇飘色协会,定期与其他飘色艺人交流、同时指导年轻一代制作飘色,希望为本土的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尽一点绵力。他曾获“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现在是广州市级第二批(沙湾飘色)代表性传承人。

阮绮雯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wrqw1203

阮绮雯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44624466.html

阮绮雯微博:http://weibo.com/wrqw/

阮绮雯博客:http://bolg.sina.com.cn/u/1762258464

叫我绮雯仔(2014-10-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