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国宾馆

家乡区县: 北京海淀区

钓鱼台国宾馆是坐落于中国北京海淀区玉渊潭东侧的一处古代皇家园林及现代国宾馆建筑群。金代章宗皇帝(西元1190年至1208年)完颜璟曾在此筑台垂钓,“钓鱼台”因而得名,迄今已有800余年。至清代,乾隆皇帝(西元1736年至1795年)敕命疏浚玉渊潭并在此兴建行宫,收为皇家园林。现代的国宾馆园区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58年至1959年在古钓鱼台风景区基础上扩大修建,用做来访国宾的下榻及会晤、会议场所。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是中国国家领导人进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更是国家接待各国元首和重要客人的超星级宾馆。从1959年建馆以来,这里已经先后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总统、国王、总理近1000人次,是一处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和媒体瞩目的地方。
钓鱼台国宾馆位于北京西部阜成门外,玉渊潭东侧,阜成路与三里河路交汇的西南侧。国宾馆园区南北长约1公里,东西宽约0.5公里,总面积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湖水面积5万平方米。钓鱼台国宾馆附近的地标有海军总医院、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央广播电视塔、中央电视台、中华世纪坛、国家税务总局、铁道部、军事博物馆、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港澳办等。

要说历史,北京钓鱼台可以上溯到800年前的金代,当时这里位于京城的西北,名为鱼藻池,水域面积很大,玉渊潭和钓鱼台没有间隔,是金、元皇帝每年游幸之地。金代章宗皇帝喜在此处垂钓,因而得名“钓鱼台”。
到了明代万历年间,这里成为明代皇亲的京郊别墅。明代著名文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一书中这样描绘钓鱼台的景观:“堤柳四垂,水四面,一渚中央,渚置一榭,水置一舟,沙汀鸟闲,曲房入邃,藤花一架,水紫一方。”你看,刘侗将钓鱼台描绘得多美:水上有舟,水心有岛,岛上有榭,还有花鸟,泉水潺潺,冬夏不竭。这景色美得太“江南园林味”了。明代以后,大清乙酉年(1765年),正值康乾盛世,这里辟为皇帝的行宫。乾隆皇帝专门请人将金元时代的鱼藻池旧址浚治成湖,引来西山之水扩容玉渊潭、钓鱼台之水域,并将水源疏通引至阜成门、西直门的护城河,改善整个京城水系。1774年,乾隆皇帝又决定在钓鱼台行宫大兴土木,营造了多处建筑,如养源斋、同乐宫、清露堂、澄漪亭、望海楼等。乾隆皇帝还为每座亭、台、楼、阁亲笔题写了匾额。于是钓鱼台的清泉碧水可终年曲折迂回于亭台楼阁和翠林茂木石桥之间,钓鱼台行宫显得愈加秀美。
1774年,乾隆皇帝还亲自为钓鱼台西侧瓮门赋诗题匾“钓鱼台”,如今西侧瓮门上壁依然嵌有乾隆书这3个字的石额。

钓鱼台国宾馆隶属中国外交部,院内绿草如茵,湖水清清,散落着十六栋接待楼和一个古建筑群,客房有四百多套,有“东方第一馆”美誉。如今,中国的朋友遍天下,钓鱼台的客人“全球化”。2006年8月23日,钓鱼台迎来第一千位外国政要,仅仅一年多,又增加二百余位。发生在此的一些“经典”事件,可圈可点;更有数不清的趣闻轶事,广为流传。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进行历史性的“破冰之旅”,他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会谈。下榻之处便是钓鱼台18号楼。宴会之上,尼克松展示了他练习半年多的“筷子功”。此前,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其“铺路”时,住在不远处的6号楼。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入住钓鱼台12号楼。她从这里去人民大会堂会见邓小平,并在大会堂前的台阶上跌了一跤。上世纪80年代,中英、中葡关于香港、澳门前途问题谈判,以及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谈判也是在钓鱼台进行的。1999年12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最后一次以俄罗斯总统身份访华的叶利钦,两人一起在园中散步,留下许多难得一见的轻松画面。此前的1992年,中韩双方经过谈判,在17号楼芳菲苑签署了建交公报。从2003年8月开始,世人瞩目的六方会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历经波折,终于在2007年实现突破,通过“二·一三”共同文件;2007年10月3日晚,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又发表《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对于六方会谈,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高度关注,常在第一时间听取中方官员的汇报。
众多的宾馆楼中,以12号、18号楼最突出,因为这是专门接待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领袖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便是住在18号楼。而12号楼,近年来接待过二十多位外国首脑,里根总统访华期间,也曾于此下榻。因此,这幢楼被人们戏称为“元首楼”。

candyrain(2014-10-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