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属于长江流域,境内无大江大河。两漕河流纵横,呈脉状发育。东柳河、铜钵河、黄滩河、西河等4条较大河流、7条较长溪水、534条小溪均源于三山,由两漕中段的分水岭地区,沿山脉走向,从中向南北分流出境,形成树枝状水系。
其特点是流域不长,流量不稳,落差较大。东柳河源于铜锣山,上游乌木滩峡口处建有乌木水库,现称百岛湖,距县城仅10公里,湖东紧邻川东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水域面积1.24万多亩,正常蓄水量5310万立方米,湖岸线长达102km,是大竹县最大的中型水库。湖周低山丘陵怀抱,树林葱笼,湖叉、半岛、岛屿近百,其中最大的有20多亩。山青水秀、环境优美。东河支流高滩河上建有仅次于乌木水库的中型水利工程--同心水库。全县水域面积2.24万亩。
大竹县位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日照适度、温暖湿润、无霜期长、立体差异明显、水平差异不明显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6.6℃,极端最高气温40.2℃(1972年),极端最低气温-4℃(1975年),气温垂直变化比较明显,如五峰山多年平均气温仅13.6℃,比县城低3℃。
春季比较温暖,但多寒潮;夏季比较炎热,多伏旱高温;秋季温暖多绵雨;冬季寒冷多雾。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84.0mm,垂直差异较明显,三山多于两漕,变化呈陡峻双峰型。三山每年降雪2-3次,积雪时间7天。隆冬时节,峰岭积雪,银装素裹,“西山积雪”为旧时所称竹城八景之一。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329.4小时,年总太阳辐射90.2千卡/平方厘米,属低值区。多年平均无霜期284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4%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