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最美是商洛——商洛花鼓戏

家乡区县: 陕西省商州区

明末清初,随着商州水旱商路的通盛、儒贾行旅的频繁,花鼓戏由南逆丹江而入商州竹林关、龙驹寨、商洛镇等地。一经传入,便以其小、俗、拙、野的地摊子形式蔓延在山峁沟壑、河湾坪川的欢节盛会、村头集市上,成为山村的文化表演活动。

拉纤打夯,挖坡掘荒,插秧耘草,多击鼓歌唱,前接后续,一唱百和;用以节省劳力而唱于互助……

送灵出殡,接新迎娶,逢年过节,喜庆丰登,则摆阵打囤,唢呐铜器,吹吹打打,手舞足蹈,欢号雀跃;或祈避邪消灾,憧憬幸福,或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初,其词皆街谈巷议之语,多淫亵猥鄙、热耳酸心,为俗孺所爱。其音靡靡可听,时能节忧消愁,欢乐忘形。过往客贾,舟子纤夫,暇时消遣,聊以自慰。其式极简,由“对对戏”的二小(小旦、小丑)到“三脚班”的三小(小旦、小生、小丑),别无杂角,易为人和,故趋附日众,其音调声律终不能止。

花鼓戏,从内容到形式,均以良莠并举之势扎根于民间沃土,活跃在“通秦晋,结吴楚,襟蜀连豫”的商州之地。剧目以前辈艺人口授为主,表演者即兴编撰作为补充,诸如《吴三保游春》、《石榴娃烧火》等,登台演出者往往是同村近邻、亲朋挚友。以在本村邻镇演出为多,鲜入远乡;席大之地,围坐而观;观众演员融融一气,台上台下不可细分,相互刺激,情切意浓。受其局部语言习俗,欣赏心理和正统秦戏的影响,融为十分生活化的民间表演艺术样式,形成了乡土味浓烈的地方特色。但,各花鼓之乡,自好为之,互不往来,缺乏切磋交流,难得提高发展。致使彼时彼地的花鼓戏,路子杂乱无章,名目繁多:筒子、堂戏、花鼓子、地蹦子、七岔子、八岔子……且冠以阴阳之分,不一而终。百载沧桑、千般坎坷、这种风貌各异、气质独特的地方小戏,有盛有衰,因时而异。解放前夕,备受冷遇,仅残存喘息于深山僻壤,更依赖于祖传口授,濒临绝灭的境地。

成其为商洛花鼓戏,是启兴于新中国建国后的新一代文艺工作者之手。 商洛地区文工团(即现在的商洛地区剧团)始初,就着眼于民间表演艺术遗产,淤河聚沙而掏金,对散失沉积在生活底层的花鼓戏及时挖掘,全面整理,几经努力,终于将不登大雅之堂的民俗小戏搬上了舞台。1956年挖掘整理出的《夫妻观灯》、《桑园配》、《坐西楼》、《回河南》等四个小戏,基本保持着地方花鼓子的原始风貌,采用了“二小”、“三小”人物配搭的初级形式。尤其是《夫妻观灯》,在西安连演不衰,盛况空前。后又参加全国音乐会,登上了中南海首都大舞台为中央领导进行了汇报演出。

商洛花戏的音乐,广泛吸收了秦巴山区的山歌、船歌、采茶歌、桑陌歌、夯歌、渔鼓、牧歌小调及劳动号子等风俗民歌,拓宽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形成了欢快轻松、活泼明朗、旋律优美、节秦流畅、亲切自然、山野味浓的特色。加之演唱中颤、吟、滑、甩音的运用,花边形的声波,以曲携韵,浑然和谐。整体弦律,似轻歌,似古乐,或高昂激越,或轻吐委婉,扬抑得当,宜于表现复杂多变的剧情,塑造多种性格的人物。

花鼓剧目推陈出新,质优量多,特别是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新人新事的现代剧目尤其令人刮目相看。从《种核桃》、《山花姑娘》、《对鞋》到《六斤县长》,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些或挖掘整理,或改编创作的花鼓剧目,以生活化、大众化、口语化,乡土味的方言俚语,着重于人物性格刻划,使其行当渐多,容量由小到大。形成了以逆写顺,以反显正的喜剧创作风格。剧目结构及其人物无不在风趣幽默、诙谐虚闹中紧扣时代脉搏,教化社会哲理,探索人生命题,陶冶着健康的思想情操。

商洛花鼓戏的导、演、银、美集各家各派的地方乡土花鼓各类形各式于一体,兼收并蓄,不拘一格。既研究借鉴秦腔、沪剧、川剧、莆仙戏及湖南花鼓等剧种的精华,又学习融化了民间扮高台,兜社火中的走马子,跑旱船,魔女子以及云云步、螃蟹步、高跷步、踢场步等乡土歌舞之长。创造了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花鼓舞蹈。像生活中瘫、弱、妇、幼人物角色以及伞具、帕巾、帽圈、搭链、笼担、拉车、抬轿等生活器具无不入戏。使花鼓戏的舞台表演,在无固定程式、却多姿多彩的清新歌舞中洋溢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生、丑与旦角间的绵绵柔性不再是风骚轻俏的戏逗与调情了。从刘海与金蟾、胡山与党风英、高晓明与南山秀的唱舞表演中展现了崭新的意境和健康的情趣,给人以深刻印象。作为花鼓戏外部形式的布景、道具、服装、灯光诸多方面,近年来也在尽力摒弃表演舞台以往的冗赘沉闷状况,追求与剧种相一致的轻淡雅趣和清新俊逸之美。

商洛花鼓戏的代表剧目《屠夫状元》、《六斤县长》先后有全国数十个剧种,一千多家剧团学习移植、排练上演。饮誉京津沪汉,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蜚声影视屏幕。这既是花鼓戏成熟的硕果,又是更大丰收的开端。文艺春风和煦的今天,商洛花鼓戏如活水源头,像沃土层中的幽草野花,生机勃勃,活力无限。仅1985年前十个月中就整理改编了传统剧《曲江池》、《济公闹钱塘》及创作排练了现代 剧《鸡窝洼人家》、《古庙红烛》等剧目,其编导、音乐、舞美各方面都在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

蓝秋绽放(2014-10-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