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碑店历史悠久,文化悠长,历经多个朝代,可谓是文化的积淀。下面就跟着我来走进高碑店的历史吧!
秦代,高碑店属广阳郡。
战国时期,高碑店市境内为燕国督亢地。
唐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置新城县,县治在今高碑店市新城镇,属河北道涿州。
明代,高碑店属北平府。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新城县解放,恢复隶属保定府,一直沿至清末。
民国十七年(1928年),河北省直辖高碑店。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高碑店市境先后属冀中区四专区、五专区、十专区。
1948年11月,新城县解放,成立人民政府。
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后,归保定专区管辖。
1958年12月20日,撤销新城县并入涿县,县政府迁至高碑店。
1961年7月9日,析涿县复置雄县时,白沟河以东部分划归雄县。
1962年8月27日,析涿县和雄县,恢复新城县原建制,县政府驻地在新城镇。
1970年,县政府迁至高碑店。
1993年4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新城县,建立了高碑店市。
说了这么多就是来表明高碑店的历史渊源,了解它的发展历程。我的家乡不仅是因为历史悠久才被乡子口口相传,还因为它伟大的社会事业。下面就再来具体描述一番。
教育事业
截止2002年,高碑店市拥有中学31所(含私立),小学342所(含私立)。[13]
2012年,高碑店市对全市6所初中、41所小学的理、化、生、科学实验室实施了标准化改造,新增仪器设备23万件,自制教具680件。对33所中小学实施了图书阅览一体化改造,新增图书18.6万册、电子图书12.7万册。一次性投资2238.5万元,为全市中小学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1350台,新增电视电脑一体机等多媒体设备234套,电子白板302块,更新学生机2967台。建成微机教室125个,电子备课室38个,多媒体教室744个,探究实验室2个,网络视频教学互动与研修系统和36所终端学校,117所学校实现了“校校通”,48所学校实现了“班班通”。
2012年,高碑店市共有3358人参加高考,本一上线765人,本二以上上线1430人,2012年末全市共有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万人,小学在校3.3万人,全市学前三年教育在园幼儿15186人,入园率达98%。
医疗卫生
截止2002年,高碑店市有市属医疗单位6个,乡镇卫生院22个,省直属医疗机构14个,村办及个体、卫生所(室)440多个,医疗床位900多张。[13]
2012年,高碑店市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65岁及以上老年人规范管理32139人,管理率56%。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31490人。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8047人。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570人。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0-6岁儿童40168人,健康管理人数36556人。本市户籍产妇数5631人,健康管理5067人。居民电子档案建立347147份。建档率64%以上。
2012年,高碑店市总投资3400万元、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的市医院外科医技综合楼建设项目基本竣工,2012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2个,床位1558张,执业医生1530人。
社会保障
2013年,高碑店市2101套保障性住房全部开工建设。筹资340万元落实独生子女父母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成立高碑店市低保核查中心,建成58所农村互助幸福院。下颁城乡低保金、五保供养金、医疗救助金1740万元。为全市7587名80周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319万元,为1117名重度失能老人发放困难救助金56万元。
基础设施
2013年,高碑店市新改扩建乡村道路80千米,改造提升农村电网73千米,投资2529万元新建(扩建)6个农村引水工程。启动了东双铺头、王佐营、安仁等堤内村庄搬迁项目。东马营救生路建成通车,解决了群众出行和汛期安全转移问题。投资1.7亿元对58个村实施环境整治、居民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五大工程,清理垃圾19万立方米,硬化路面21万平方米,改造屋顶57万平方米,植树造林60万株。
这些都是政府给予我们的,让我们可以享受好的设施,享受国家公共设施待遇。我们又怎能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它呢?
在这里的莘莘学习被它的教育而改变着自己的一生;在这里的家庭,因它良好的保障制度更加美满幸福;这里的老人因有了好的医疗条件,好的养老制度可以更加长寿,幸福的安度晚年。有了这些怎么能不让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惦记,怎么能让我们忘记自己家乡响亮的名字——高碑店。因为生活在这里,我感到自豪。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