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民俗节日

家乡区县: 安徽省谯城区

                                          一、奇特少见的鬼会  

  鬼会,盛行于亳州地区,也叫大班会,是一种鬼戏,它十分精彩奇特。每逢正月十五乡间大班会演出,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判官、小鬼,纷纷登场。真是牛鬼蛇神,群魔乱舞。

  大班会是由班房衙役创造的一种舞剧。乾隆年间,亳州有位知州,名叫余汉,出了名的善恶分明,嫉恶如仇。他特别崇敬岳飞,痛恨秦桧,读《岳飞传》每读到秦桧谋杀岳飞时,便怒发冲冠。有一次他又进入角色,便动用州官权力捉拿秦桧,这可把班房里的老班头难坏了,如此三番,折磨得老班头无计可施。老班头最终想出一条妙计,叫众衙役扮演群鬼捉拿秦桧,秦桧由囚犯扮演,以此治知州大老爷的魔病。一天晚上,知州又发病了,大叫捉拿秦桧。老班头叫众衙役立即扮成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判官、小鬼、又拉出推令斩首。老班头慌忙解释,这是他“过阴”,请地狱阴差,捉拿到秦桧鬼魂,应由阴官判罪,要送城隍庙交城隍爷。这才骗过知州,得到他的允许。于是大堂上铁索哗哗作响,众“鬼”各张架式,拉走“秦桧”。一路上扮鬼的众衙役很开心,学着鬼模鬼样,拉着“秦桧”欢蹦乱跳,折腾一夜。事后他们觉得这场游戏挺有趣,便不断完善,又配以锣鼓、长笛、旌旗等道具乐器,形成了一种戏。后来民间也争相习演,竟一直延续至今。原名为“鬼会”,又称“拉秦桧”。后因忌讳“鬼”字,又因是由班房传出的,又有众多演员表演,便易名为“大班会”。大班会虽然形式上具有较浓厚的因果报应、封建迷信色彩,但它也培育了人民的高尚的民族气节,激发着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 高跷  

  高跷在中国民间广有市场,亳州高跷很有特色,且技艺高超。据传十八里集有一位施先生,踩高跷站在八张方桌叠起的高台上,双手捧一簸箕米,倒折布而米不撒出,人送绰号“倒拐”,人踩在木棍上表演,有如御空而行。集体表演还有一定的套路,出场摆“乌龙摆尾”队,然后按“铁索扣”步法双人结队。正式表演场次是:老汉打鱼、英雄捕蝶、青蛇白蛇、仙鳌蚌壳精、彩旦戏和尚等。其中旦角都由男子扮演。踩高跷看起来简单,其实,“上拐”站立起来就不容易,表演时,以细细木棍着地保持平衡,需要很高的技巧。

                 三、 肘搁  

  肘搁是亳州民间舞蹈的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肘搁分“座子”和“架子”两部分。“座子”由体格强壮者担任,回族尚武,故多由回民担任。“架子”担任者多为小孩,身著戏装,化装立于细铁架上,表演戏剧片断,被“座子”肘着,有一种悬空之感,与广东的抬搁类似。肘搁共有13架:鳌鱼、青蛇白蛇、三娘教子、孙悟空、唐僧、沙僧、白骨精、单挑花篮、水湿蓝桥、刘海戏金蟾、仙鹤、仙女、瞎子卖牌等。表演时走“铁索扣”舞步。肘搁是亳州民间最有特色的舞蹈,深受群众欢迎。农民业余舞蹈队也常进城表演。

碎花裙子(2014-04-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